交汇点讯 “我的妈妈是一名志愿人民陪审员,我的姑姑是盐城蓝天救援队的核心成员……”12月4日,在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该校数学科学学院的2020级新生周炫宇告诉记者。小伙子虽然有一些拘谨,但今年刚满18岁的他却已经是一名参与志愿活动的“老兵”。
据了解,除了周炫宇的妈妈和姑姑,他的爸爸、表姐以及堂哥都是社会志愿工作者。因为家人们经常参与救助走失老人以及落水人员等志愿活动,这给青少年时期的周炫宇留下了深刻印象。4年前,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的周炫宇,就“爱”上了各种志愿活动,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家人的带领下,他选择加入盐城市蓝天救援队成为了一名救援队员。4年间,他积极参与蓝天救援队的工作,比如搜寻由于老年痴呆而走失的老人;在马拉松比赛中充当后勤保障人员,及时给予受伤运动员帮助;协助进行线上直播以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周炫宇利用自己零碎的课余时间,帮助了一个又一个有需要的人。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周炫宇也学到了不少技能,人工呼吸、心肺复苏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手段。他告诉记者,为了普及救援知识,他多次参与到救援队中传授急救技能。“多教会一个人,说不定就多救了一个人。”周炫宇说。
谈及成为一名志愿者的初衷,周炫宇至今记得十分清楚。“首先肯定有家人的影响在其中,而我也希望能够在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学到一定技能的同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周炫宇十分感谢家人、朋友对他的影响和鼓励,这也是他能够在4年里一直坚持参与社会志愿工作的原因之一。
“印象最深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是两年前,在桂林爱心助学中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2018年8月,周炫宇跟随志愿团队前往桂林,进行了时间长达5天的爱心助学。那一天,志愿团队前往桂林时飞机延误得很晚,到达居住地时已经是半夜三点。“记得当时我们进了山里,手机没有信号。等到了安排的住宿地,一打开门就看到两只巨大的蜘蛛,我脑子一片空白,开始思考来这里是不是正确的,一度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在冷静之后,他和其他伙伴成功克服了环境的艰难。
“在参加志愿活动期间,我也遇到过许多困难,比如夏天开展助学活动时,每天都需要走山路去帮扶对象的家中,到达目的地时就已经满头大汗、筋疲力尽。但一想到有一个孩子可能因此改变人生,我便又充满斗志。”周炫宇回忆。为了进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周炫宇在团队计划的每日助学活动之后,也会邀请孩子们一起打球、散步、品尝美食等等。离开桂林后,周炫宇和志愿团队的成员们也时常通过发QQ、微信或者以写信的方式,与山区的孩子们保持联络,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情况。
“志愿活动使我的生活改变了很多,让我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也改变了我看待问题的方法。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关心、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们!”周炫宇说。
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