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我非常激动!虽然我们不认识,但是,我们是一起参加援越抗美战争的!而且,他提到的两名牺牲的战友,我至今还记得!” 7月30日,扬眼、交汇点刊登的“尘封半个世纪的‘战地日记’”一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读者王茂淼。王茂淼是一名老兵,其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朱德警卫团)根据命令,于1967年抽调23名优秀党员和骨干赴越南作战,王茂淼便是其中一员。
8日上午,王茂淼找到记者,还带来了他的“战地日记”、“五好战士”奖状、徽章等援越战斗的相关资料。王茂淼家住镇江丁卯东锦花园,今年已经75岁。20岁时他在安徽蚌埠参军,22岁(1967年7月份)那年被抽调参加“援越抗美”战争。
“我当时在高炮六十六师615团(南京军区),随后跟大部队一起出发。”王茂淼告诉记者,他们23人抽调加入大部队的,1968年1月18日从云南河口跨过友谊桥,于凌晨3点进入阵地,就在安沛市附近。1969年1月16日,从广西友谊关回国。“我们刚去的时候一天打好几仗,最多的时候一天好像打了7次。我当时被安排在卫生队,抢救伤员。”
“尘封半个世纪的‘战地日记’”的主人公程荣辉,则是在6307部队担任高炮二炮手。“‘二炮手’是什么意思?”王茂淼解释说,一炮手是负责瞄准,二炮手是负责推送炮膛,也就是把炮弹往炮膛里放。一个箱子2个炮弹,有几十斤重,不容易的。
“战地日记”一稿中程荣辉曾提到:“我的两个战友,一个叫卜万义,一个叫尤圣玉,跟我差不多大。我们一年的兵,牺牲在我面前,当时对我来讲触动很大,我亲眼看到战友牺牲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两个战友牺牲的……”接受采访时,老人记忆犹新,惨痛历历在目。
“现在基本都有文件,以前条件苦,大多是口头传达。”王茂淼对记者说,战争时,经常有通告,他又喜欢写写,所以每次传达“文件”他都会记录。程荣辉提到的两名牺牲的战友卜万义和尤圣玉,他印象尤为深刻,“1968年越南发大水,他们是为了救越南的老百姓牺牲的,救了2名群众。当年还有一次通报,是专门向他们学习。”
记者在王茂淼泛黄的日记里看到,“生以世界革命为己任、死为世界人民而献身”——记为挽救越南群众英勇献身的好战士尤圣玉、卜万义。细数之下,这次通告老人记了整整8张纸16页,其中这样写到:“他们分别抱起一个3岁、一个四岁的孩子,对孩子的妈妈说‘有我们在,决不能看着你们受难,即使我们牺牲了,也要让你们安全脱险’说着便迎着暴雨,趟开滔滔洪水,冲了出去……12名越南群众得救了。”
另一次通报,主题为:“向罗盛教式的国际共产主义的英雄战士尤圣玉、卜万义同志致敬学习”。
那么程荣辉所说的这两名牺牲的战友,是不是王茂淼所记录的这两位战士呢?记者拨通了程荣辉的电话,程荣辉因打仗时,听力受影响,接电话的是他的爱人葛雨桂。
74岁葛玉桂告诉记者,两名老兵所说的确实是同样两名战友。此前,她听爱人经常提起这两名战友的名字。“我们结婚的下半年他去参军援越战争的,这两名同志,我经常听老程提起。”
而当葛雨桂得知王茂淼是爱人的战友后,当即热情邀请王茂淼去句容玩,并相互留下了电话号码。随后,双方约定,将见面“唠家常”。
“这是战争结束回来后,我们23个一起拍的照片。”王茂淼还给记者看了一张战友的合影,王茂淼说,已经过去了50多年,能遇到一个战友真的不容易!此外,老人还有一个心愿,非常希望照片上的其他的战友可以看到报道,并和他联系,“哪怕空时打个电话,也是一种安慰,一种情谊!”
交汇点记者 万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