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8月12日,记者来到镇江新区丁岗镇留村卫生室,3名“白大褂”正忙得不亦乐乎,就诊室、治疗室、休息室宽敞凉爽,前来看病的患者显得很是平静,丝毫没有大医院里的烦躁和喧嚣。
“与以前相比,卫生室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留村村党总支副书记邵毅红回忆,以前的卫生室三个乡村赤脚医生合伙经营,收费不规范,挂个水就要200元左右。而且环境差,医疗水平也很低,二间破旧房屋连个空调都没有,挂水上厕所要跑到隔壁塑料厂。她女儿小时候患肺炎,啰音大得连她自己都害怕,卫生室医生却说没事,后来送到镇江三五九医院,儿科医生直骂,“你们家长怎么当的”?
旧卫生室内陈旧设施
“这个卫生室的福音,还要从镇江新区纪工委的巡察说起”。邵毅红介绍,2010年,原有卫生室被取缔,村民只能去隔壁葛村或平昌中心社区医院,很不方便。2018年镇江新区纪工委第三、四轮对村、社区巡察中,发现群众对一些保障设施建设意见较大,并将问题与处理方案提交镇江新区党工委,促成全区“7+2”行动,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7”即家门口的公园、医疗、助老、停车、公交、活动、环境;“2”即抓好政府份内二件事,将低收入家庭、留守儿童和重病患者纳入救助范围,将救助标准翻番并逐步提高。
留村作为全区“7+2”行动试点村,卫生室于2018年6月重新修缮,六间新房子里面空调、卫生间等设施齐备,三名社区中心医院全科医生坐诊,小病挂号1元、药品零差价、农保减免50%,群众小病不出村、康复在家里。
医生为村民诊治
以上两轮巡察中,共239个单位累计查找微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45项、62个问题,9人被诫勉谈话,15家单位被通报批评,目前整改率已达85%。但有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治标还需治本,镇江新区纪工委拧紧制度建设这根弦,对农村“三资”管理、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等群众关切的问题,责成相关主体单位“治标固本”,拆迁安置小区整改累计投入近亿元,受到群众普遍点赞,去年上半年启动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专项行动,制度创新受到基层普遍欢迎。
7月23日,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发放第一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镇江新区丁卯街道潘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运行,潘宗村党委书记徐建国如释重负地说,今后村集体资产管理终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了。
潘宗村依托开发区的企业优势,先后建立“田田”“由由”2个工业园区,固定资产超亿元,本是幸福的“房东”,但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幸福的烦恼”如影随形而来。原潘宗村与润南村合并组建成新的潘宗社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原潘宗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数额的集体资产收益补贴潘宗社区,而潘宗社区大部分居民均为外村回迁户及外来买房户,原潘宗村村民本来就对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有疑虑,如此一来更加不放心。
2018年4月,潘宗村启动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聘请第三方审计,界定集体资产,在原潘宗村村民中推选38名股东代表,成立“潘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一人一股”的原则,量化集体资产,按股分红,股东还有权监督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真正做到集体资产底数清、分配明,由原来村两委班子说了算变股东说了算。
截止目前,丁卯街道8个农村经济组织已全部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资产2.02亿元,10944名农民变股东,成为集体资产的真正拥有者和受益者。
“对眼前的权益固然关心,但群众对未来发展更加关切。”镇江新区巡察办主任高红银介绍,第五轮巡察中发现,群众对目前村、社区班子能力信心不足,纪工委、巡察办及时向镇江新区党工委建议,并于今年7月1日启动“凝聚力”工程,面向全市公开招聘25名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书记助理,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并采取提高薪酬待遇、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强化纪律刚性等五项措施,增强村、社区班子发展能效。
“反腐不分大小,群众的关切就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镇江新区纪工委书记、监察工委主任吴晓彤表示,提高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推动巡察结果转化为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举措,强化巡察整改成效,纪工委就是要高举巡察这把“利剑”,守护百姓幸福。吴晓彤介绍,目前全区小区停车难、消防安全设施隐患、安置房屋质量差等问题,都在紧张有序的整改之中。
交汇点记者 董超标 通讯员 陈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