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镇江人才“镇兴”行动政策面向海内外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瞭望君”撰稿对此进行详细解读。
“跑起来”的镇江向国内外人才发出诚挚邀请,“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期待人才的到来!3月29日至30日,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带队走进上海招商引才。
从长江之滨到黄埔江畔,“沪镇融合,通江达海”成为此行的主题。举办镇江(上海)产业项目暨人才招引推介会、拜访名企名校及合作伙伴、签约产业项目……密集行程下,是镇江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主动对接上海、承接上海溢出效应,推动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的决心和诚意。
“沪镇融合,通江达海”,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瞭望君”带您走进现场看一看。
01
沪镇合作“四个有”
人才“镇兴”新政发布后,镇江意识到,再好的政策必须落到实处,让更多人才关注到、享受到,才能集聚更多人才打造创业“高地”“福地”“宝地”。
作为自去年以来首次在市外举办的大型“双招双引”活动,3月30日,镇江在沪举办“2021年镇江(上海)产业项目暨人才招引推介会”。此前几个月,镇江招商招才,主要通过“不见面、云签约”、派出小分队、在镇江本地集中签约等方式。
为何要接轨上海,深化“江”“海”联动?
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城市竞争日益激烈。放眼全国,各个区域、各大城市群都在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加速区域融合。可以说,城市群抱团发展,成为新一轮发展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自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全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为重要任务的省域一体化,成为江苏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瞭望君”注意到,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上,镇江这两年可以说是“左顾右盼”,异常活跃。
先说“左顾”。那就是以南京为龙头的宁镇扬一体化。在长三角区域,宁镇扬要在未来区域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形成强大合力。去年以来,镇江与南京频频互动,出台多项推动一体化的务实举措。比如,去年9月,南京、镇江召开一场工作座谈会,会商共同推进宁镇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
再说“右盼”。那就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作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上海是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最为重要的引擎。镇江要真正“跑起来”,不仅要真正融入身边的南京都市圈,而且要更加主动地对接上海,从大上海获取更多优质发展要素。
某种意义上说,在长三角这个耀眼的星系中,镇江必须从上海、从南京这些大星得到更多光和热。而不容忽视的是,镇江这颗星,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光芒。
比如,从地理区位看,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运河“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港口深水岸线江苏最长,常年通航5万吨级船舶,是10万吨级货轮由海入江终点港,顺流而下,通江达海,是大宗物资江海中转效益最佳的区段。
在镇江,6条铁路穿境交汇,5条高速通达四方,3座跨江大桥飞架南北;每天超百趟列车往返沪镇,高铁1小时、自驾2.5小时到上海,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上海及周边的“旅游背包客”和“周末工程师”,催生了一批工作在上海及周边苏南城市、居住在镇江的“高铁通勤族”。上海虹桥、南京禄口等5个机场,与镇江高铁车程在1小时内。便捷的综合交通,拉近了沪镇两地的时空距离。
因此,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自然成为镇江融入一体化大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带队赴沪招商揽才的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在全面描绘镇江与上海的合作时,用上“四个有”,也就是“有底蕴、有前景、有空间、有温度”。
有底蕴,是说上海江流海潮交汇,镇江长江运河交汇,两地因水结缘,江海有情。特别是现在,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拉近两地距离,两地感情深厚,深化合作有底蕴基础。
有前景,是说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城市群集聚和带动效应持续增强,特别是长三角区域产业链内敛布局和垂直整合的趋势正在显现,镇江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两地在产业、人才、科技等领域的协同效应日益凸显,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有空间,是说镇江产业发展正在强劲起势、加速突破。镇江把握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主动承接上海产业外溢,上海已连续三年成为镇江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十四五”期间,镇江将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八大产业链”,与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集群”高度契合。镇江可以充分发挥生态、人文和综合成本等比较优势,主动对接上海产业、人才资源,做好上海相关产业配套。
有温度,是说以镇江为发源地之一的“四千四万”精神和浦东精神一样,都包含着艰苦创业、敢闯敢干的作风。
马明龙说,镇江把“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发展定位,今年还将加强长三角区域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协同机制,对标上海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吸引、营商环境等方方面面政策。镇江将持续推动“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突出项目“招大引强”,全力打造“镇合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全面实施人才“镇兴”行动和资本市场“扬帆”计划。
“瞭望君”注意到,此次上海之行,镇江以最大诚意引进最优质资源,亮出坚定推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推进人才“镇兴”行动的有力举措。
推介会现场签约26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223亿元,其中,有11个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或超1亿美元。21个项目属于镇江重点打造的八条产业链项目,占比超8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性能材料、汽车(新能源)及零部件、医疗器械和生命健康项目均有2个以上。6个外资项目,总投资近5亿美元,其中一半项目超1亿美元。
除了推介会上成果丰硕,当天,镇江的招商引才活动同样收获不小。
上午,举行镇江企业入驻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闵行园区飞地孵化器签约仪式。下午,举办2021招才引智“镇江日”(上海)专场活动——硕博人才招聘会,镇江16家重点企业现场招才,230个高薪岗位吸引驻沪高校300余名硕博人才交流对接,现场接收简历170余份,达成初步意向64人。
02
市委书记访名企名校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产业强市的核心根基。
“瞭望君”注意到,镇江一直把人才作为产业强市的重要资源。去年11月,镇江举行2020院士家乡行暨“金山英才”计划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和镇江籍院士座谈会,6位镇江籍院士回到家乡,62位领军人才齐聚镇江,为镇江发展建言献策。现场共有62个人才项目签约,其中顶尖人才项目3个,先进制造业人才项目30个,现代服务业人才项目15个。
此次赴沪招商引才,马明龙现场向上海企业和人才作出承诺:镇江将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为心怀梦想者提供创新创业、扎根发展的沃土!
上海之行,马明龙还参观微软集团和上海交通大学。前者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国际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后者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镇江与微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数字经济多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打造微软在中国最大的游戏产业基地。
在微软集团,马明龙表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潮流,镇江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靠前,微软技术先进,无论在城市数字化还是产业数字化上,双方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他期待微软加强与镇江的合作,不断带动镇江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为地处长三角的名牌高校,上海交大与镇江也在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马明龙说,镇江历史底蕴深厚、山水资源丰富,当前正大力抓产业、抓创新,实施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启动人才“镇兴”行动,真诚希望双方在项目、人才上加强合作。
03
“零落差”“零温差”“零时差”
讲规范、重诚信,是镇江努力塑造的城市文化,春秋时代“季子挂剑”的故事就发生在镇江。
此次赴沪招商引才,马明龙反复强调营商环境对产业强市的推动作用。在推介会上,他提出的“三个零”,令人印象很深——
镇江全力打造“镇合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全面实施人才“镇兴”行动和资本市场“扬帆”计划,让上海乃至全国、全球的产业和各类人才可以“零落差”“零温差”“零时差”地落户镇江。
在参观金光集团时,马明龙说,进入“十四五”,镇江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着力把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他希望金光集团与镇江一同“跑起来”,加强合作,镇江市委、市政府会做好“店小二”,实现双方发展的同频共振。
“瞭望君”注意到,去年4月28日,镇江召开产业强市大会,明确“产业强市”战略,吹响“跑起来”号角,产业招引、固定资产投资均创新高。去年,镇江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200个、总投资超千亿元,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列统率创近年最好成绩。
今年一季度,镇江产业招引继续保持高歌猛进态势,截至3月25日,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97个、增长110%;总投资577.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3倍。制造业项目占比近9成,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4个。
而从今年来看,镇江“新春第一会”继续释放推进产业强市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
2月18日,今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镇江召开产业强市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马明龙强调,对“一号战略”,当有第一位的认识。应对变局掌握主动,持续在激烈竞争中争先进位,真正让镇江提升实力收获自信,唯有坚定不移抓产业。去年产业强市建设实现“起势”,今年的关键是“突破”!
3月,在镇江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2021年春季学期讲授开学第一课时,马明龙以“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强市‘一号战略’落地见效”为主题,与学员们深入探讨。他提出推动产业强市,全面拓展完善五大格局——
空间格局上,重点谋划推进重大战略载体建设、提高主城区首位度和做强做大开发区等三件大事;
交通格局上,加强交通布局与产业布局的深度融合,推动交通“外循环”与“内循环”有效衔接,吸引更多要素资源集聚,加快从交通“枢纽”转变为经济“枢纽”;
创新格局上,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创新链,在区域创新大格局中找准定位,挖掘用好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构建多层次创新载体;
人才格局上,巩固政策成果、构建更优环境、做好产才融合,打造吸引人才的“高地”、留住人才的“宝地”、成就人才的“福地”;
开放格局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做强开放合作平台支撑,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融合发展、互惠共赢!“跑起来”的镇江,正加速推进产业强市,全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局,写好“镇江很有前途”的新篇章。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卢晓琳
图片 马镇丹 视觉中国
值班主编 孙巡
实习编辑 王晗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