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镇江 > 要闻 > 正文
深读两会|干出新蓝图、拼出新篇章,三组数字看镇江高质量发展
2022/03/01 12:26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美好蓝图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在今天(1日)上午开幕的镇江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镇江市市长徐曙海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稳中求进、厚植优势,让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谆谆嘱托开花结果。

  干出来、拼出来的,是镇江过去五年来争先进位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63亿元,年均增长5.8%;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比例全省第一,连续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创成全国海绵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公众安全感逐年稳步提升。

  等待镇江人继续干出来、拼出来的,是未来五年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目标:厚植发展根基,在更高层次推进产业强市;厚植生态底色,在更高层次促进绿色转型;厚植文明风尚,在更高层次彰显人文韵味;厚植民生福祉,在更高层次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安全理念,在更高层次增强治理效能。

  14万元与5.5%,产业强市推动发展稳中求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镇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强”的支撑愈发厚实背后,是镇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质增效。去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4%、跃居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跃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9%、跃居全省第五,进出口总额每月同比增幅均达两位数。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成绩固然可喜,但对照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镇江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产业根基还不够坚实、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等。如何应对挑战?徐曙海提到“坚持问题导向”。记者发现,今年以及未来五年镇江经济发展具体实践,在针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产业根基还不够坚实?今年镇江计划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当年入库列统率达到50%,入库列统投资额达到115亿元,同时深化“链长制”,推动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加快构建产业链生态圈,“四群八链”应税销售增长1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未来五年重点产业链迈上中高端,形成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今年镇江深入推进人才“镇兴”行动,力争引进大专以上人才3.8万人以上、新增高层次领军人才120人以上、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实行重大科研专项“揭榜挂帅”制度,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未来五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

  一系列举措预计实现的目标,既让人“意外”也在情理之中:今年镇江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5%以上。5.5%对比9.4%,数值上看上去似乎少了些,但放到大环境中,这样的目标恰如其分。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稳”字当头,谋深谋实每个决策事项,“进”字加压,谋定后动,确保在“稳”的基础上“进”得更快更好。

  17.7%与95万平方米,美丽镇江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低碳,是镇江这座江南名城的一张闪亮名片。2012年,镇江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后,不遗余力地传播低碳理念、展示低碳技术、促进低碳合作,用绿色低碳发展的“镇江实践”丰富气候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去年第五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暨碳达峰碳中和2021金山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看到镇江低碳成绩,更见识到了镇江打好紧抓“双碳”落地关键战的决心。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镇江从不缺少决心与魄力!过去五年,镇江累计退出低端落后产能超过540万吨,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17.7%,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2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达到 100%、95.6%,创成全国海绵城市,建成省特色田园乡村23个,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让百姓住得舒心,是美丽镇江建设的目标之一。镇江坚决摒弃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聚焦影响城市品质、制约城市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 展现“颜值”、彰显品位、体现价值。今年,镇江将改造老旧小区95万平方米,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探索水权制度改革,推进PM2.5和臭氧“双减双控”。经过五年努力,力争全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 30 微克/立方米左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中有升,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稳定在90%以上,建成美丽中国示范市。

  73.2%与“0”,共同富裕保障人民美好生活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过去五年,镇江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68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3.2%。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年均增长7.9%,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9∶1,连续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最具幸福感的背后,是真抓实干的作风,是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以2021年为例,镇江人代会预期性目标全部达成,110项重点任务和39项民生实事全部落实见效。

  未来五年,镇江提出了共同富裕更高要求:市域一体化全面提速,城乡融合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显著扩大;教育现代化继续走在前列,健康镇江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

  如何一步步实现目标?徐曙海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共建共享中向着共同富裕前进。今年镇江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确保重点人群稳定就业,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动态清零;加快推进危房解危,实现有人居住的D级危房动态清零;实施中职“领航计划”和高职“卓越计划”,支持在镇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继续办好民生实事,今年10类47项民生实事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督查。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市政府将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办,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徐曙海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钱飞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