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五一”劳动节前夕,记者进行了走访,记录下身边朴实的劳动者和他们奋斗的故事,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改变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诠释着劳动的价值。
“8块钱是吧?拿3个,两个甜的,一个咸的。”每天清晨,当句容这座江南小城还没完全从睡梦中醒来,位于句容镇句路的这家小小烧饼铺就早早迎来了第一单生意。烧饼店女主人麻访叶正忙着招呼客人,而男主人吕林春,则在一旁手不停歇地往滚烫的高温炉里贴烧饼。“贴一个烧饼就要伸出一次手,我们一天做五六百个烧饼,就要五六百次,这炉子里很烫的,里面温度280℃,有些刚学的人手都烫烂了。”吕林春说。
今年64岁吕林春和妻子麻访叶来自浙江,说起“做烧饼”,老吕说他已经做了20多年了,不过妻子做烧饼的时间比他还长。这时,烧饼店女主人麻访叶接过话茬:“我老公以前是打石头的,那时候,我哥和我还有妹妹出去做烧饼,半年就赚了一两万块钱,当时很高兴,很满足!”
看到做烧饼这么赚钱,家里人都支持他们出去闯一闯,麻访叶和吕林春也觉得靠这个手艺吃饭比在家里种田好一点。“那时候好像是1993年吧,我们就出来做烧饼了。一开始到温州瑞安,当时店面租不起,就弄一个小板车摆摊做。”就这样走南闯北、四处奔波,四五年前,夫妻俩和儿子一起来到句容,租了一个小门面,靠着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
“我们一般是早上4:30起床,5:30烧饼做出来,晚上一般到6点钟就不做了。一天忙到晚,也很踏实。”吕林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接着说:“现在的生活,是靠我们两口子做烧饼一个个做出来的。”
吕林春告诉记者:“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辛苦,做烧饼也是如此,不仅辛苦,也需要技术,比如这个发面,是有具体时间的。冬天面粉要前一天晚上就弄好,夏天面粉就可以晚一点,但也要提前一两个小时。面粉发度就是这么发到那个位置,基本上就是又脆又软,面发老了不好吃,就很硬了。”
正说着,一位顾客过来了,“我是特意从句容后白赶过来买的,经常过来买烧饼,老板人也不错,料也挺多的!”
记者了解到,原来吕师傅的烧饼店是和儿子一起开的。去年,夫妻俩和儿子分开,自己新开了一家店。不仅如此,夫妻俩还将做烧饼的手艺教给亲戚,带着亲戚在句容开了7家小烧饼店。
对于现在的生活,烧饼店女主人麻访叶觉得挺满足:“我觉得现在很满足,儿子娶媳妇了,孙女也有了,一家在一起特别幸福。自己赚钱自己花,不给孩子们添负担。”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在追梦的新时代里,每一个平凡人的努力,都值得我们尊重!(朱美娜 吴怡 余晖 杨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