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要报|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网络安全法治体系现代化
2023/06/27 08:2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建设网络强国,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战略性问题。网络安全法治体系现代化建设,既是保护网民合法权益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维护国家网络主权和国防安全的必要条件。

我国网络安全法治体系建设的主要特征

网民结构的复杂性与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达10.5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其中,30岁以下的网民占比高达34.9%。

数字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快速化态势明显。据统计,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高达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6.2%。面向未来,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网络安全治理结构的跨界性凸显。新时代,我国网络治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技术平台、媒体、用户、行业组织等为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主体,借助开放、平等、交互等互联网特征,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创新体系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界融合。

网络数据安全正在步入法治轨道。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战略文件,出台了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法规,形成了顶层清晰、目标明确、框架完善、机制健全的制度体系,初步构建起了我国在网络空间的“四梁八柱”。

打造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我国网络安全法治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网络安全法》相关配套法规细则亟待无缝对接。《网络安全法》指导性条款过多,软法比例过高,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效果;《刑法》和《网络安全法》的适用处罚不均衡、不对称;缺乏网络立法的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存在大量的立法真空、立法漏洞。

网络生态乱象面临新动态,营造良性网络生态任重道远。一些网络平台、商业机构和意见领袖不断炒作,制造群体撕裂,成为网络安全重大隐患,网络水军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同时,网络黑公关力量开始向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跨平台转移,其使用的技术手段也愈加智能化,为规避监管开了方便之门。

网民的网络法治意识亟待提升。一些网络不文明现象尤以网络暴力侵害问题最为严重,网络空间本质的“去中心化”、匿名化,导致社会失序、道德失范等一系列问题,网络暴力逐渐升级为带有严重侮辱性的造谣,严重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甚至人身安全。

制度建设“分散化”与“碎片化”亟待整合。网络平台和政府分别占据技术和政策优势,其他主体难以深度参与治理议程设置、决策设计;政社、政市、社市等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协商、角色分工和民主参与机制并未实现精细化的系统设计,各主体间的联系未实现深度融合;不同主体的法治素养差异较大,相关主体法治素养的欠缺难以形塑公平治理的主体结构。

网络“泛娱乐化”对国家安全影响亟待规范。网络“泛娱乐化”打破了娱乐本身的边界,突破了娱乐应有的底线,引发过度的娱乐热潮。从个人信念看,它弱化了对自身理想信念的坚守;从媒介导向看,它削弱了媒介教育和宣传的责任;从国家治理维度看,它混淆大众的舆论视听,削弱国家的政治权威。

推进中国式网络安全法治体系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完善立法配套,强化网络空间法治保障。一是完善配套立法,推动《网络安全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协调,完善法律责任制度。二是加快立法进程,提高立法内容的前瞻性。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通常在两年内会进行周期性的更新。三是抓紧补齐短板,健全互联网建设和数字治理急需的法律法规。加强数字技术领域立法,及时跟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网络空间立法短板。

建设与治理并重,深化“清朗”“净网”行动。构建网络空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制度,加紧完善网络空间治理顶层设计,加快开展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大网络治理力度,不断完善网络准入制度、分级分类、平台管控等制度;提高网络舆情技术监测手段和舆论引导能力,健全举报平台和举报机制,完善惩戒制度;推动构建“政府+媒体+网民”的监督体系,提高政府监督效力,以柔性政策引导舆论走向理性、科学。

发挥主流引领,提升网络安全监管责任意识。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官方要及时正面地发声,引导大众主流意识导向;凝聚网络正面力量,加强线上线下教育引导,培养意见领袖发挥引领作用,并通过高质量志愿者把网络安全法治送到学校、社区;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互联网企业责任意识。

促进多元协同,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实际行动践行“网络空间共同体”意识,在应对风险、挑战或冲突时以合作的态度同舟共济;综合施策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筑牢网络安全治理协同共治格局的主体基础;建立统一的网络治理平台,在政府与行业组织、网民间实现信息共享。

凝聚价值共识,强化网络安全思想引领。坚守人民立场,提高娱乐文化内容的供给质量。推动媒介升级,以技术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增强媒介对于信息的筛查能力,拦截并剔除泛娱乐属性信息;合理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推荐等技术,促使主流意识更好地“分众传播”,从而提高传播效能。提升受众辨识能力,防止泛娱乐主义侵蚀。

张勤 周栋栋(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城市社区复合体治理韧性建设研究〈22AGL03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突发事件下江苏城市治理风险防控研究〈21ZZA001〉)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