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坚定文化自信,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精神
2023/06/21 15:2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一规律性的认识,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理论飞跃,以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空间,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法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进程,必须不断提高主体的精神觉悟,在思想解放中锻造文明主体力量,以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本质是主体的精神觉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之上,作为支撑中华文明发展内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牢固且持久的文化价值浸润,将马克思主义指引的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价值信守熔铸于社会主体的精神追求,在理念契合中相互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实现了中华民族在传承自身文化价值过程中不断吸收先进思想的精神觉悟。

  文化自信不是文化保守,而是在面向世界开放交流、不同文明互学互鉴中的文化生命延续和创造,本质上是主体的精神觉悟。什么是主体的精神觉悟?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对于个体而言,就是都要明白当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形成强大的自我意志和信念,将个体的意志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意志中来。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起源和历史演进脉络,在作为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之延绵发展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传统文化血脉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紧密相连,铸就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强大共同信念。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牢固凝聚共同信念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也是主体精神觉悟的共同起点。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引航理想社会的目标,将自身的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条件紧密结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是构成精神觉悟的根本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将中华民族主体精神觉悟提升到新高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持续锻造主体力量。

  在思想解放中锻造文明主体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开启了新时代又一次思想解放,这一理论创新既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也为锻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力量提供了思想法宝。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从历史的维度上看,就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持续发展历程中新的时代创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迈进,建立起的现代化强国。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出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根和魂的作用,是让国家和民族立起来的根本所在,也是培育和锻造文明主体力量深厚养分和价值筋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不断增强主体的思想力、意志力和创造力,以思想解放推动主体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以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新的创造,既没有现成的模板,也没有现成的理论,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不断创新理论思维,形成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五千年中华文明为我们积淀下深厚的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基。立足这一根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持续吸收其他文明成果,既是中华文明延绵发展所具有突出创新性的进取精神和无畏品格,也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之道。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实践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鲜活、富于创造的实践源泉,激发着社科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面对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发展之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强化基本学科构建入手,解决好研究对象的条分缕析与跨学科综合建构的关系,深化学术体系的内在联系,形成具有中国文化韵味的学术话语表达。同时,在与世界开展广泛学术对话与交流中,不断提升中国理论的系统性、原创性、丰富性和实践性,以创新的理论思维展现中国学术风格,以宏阔的视野格局彰显中国理论气派。以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就是要从根本上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的主体精神支撑,也是实现人民精神富裕的重要知识源泉,需要广大社科工作者为之不懈奋斗。

  曹劲松(作者为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标签: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