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治理智慧
2023/07/18 09:2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如何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百姓的安定幸福是中华传统文化孜孜以求并结出硕果的重大治理课题。早在《尚书》中,古人就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透露了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至于《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一语更加成熟而系统地道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我们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只要我们密切联系人民,真正与民同苦、与民同忧,我们必定会重铸我们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必定会赢得全体人民的同心同德。”

  “以百姓之心为心”这句古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对其治国理政思想影响很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人民至上”“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主体地位”等热词,都是对“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现代解读与应用。具体来说,《老子》中的“以百姓之心为心”治理智慧具有三维内涵。它关涉“辅万物”的为人民服务理念;指向“安其居,乐其俗”的人民根本利益;要求“无弃人”的平等普惠。

  首先,从治理者自身定位的维度,“以百姓之心为心”关涉“辅万物”的为人民服务理念。“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首先是对“圣人”所代表的治理者提出的要求,它要求治理者排除自身的私心私欲,一切工作以百姓的真实想法和客观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实质上反映的是治理者要像《老子》“辅万物”一语所揭示的那样,以“辅”的辅助者心态而非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心态去对待人民群众。“以百姓之心为心”和“辅万物”中折射的正是治理者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服务人民的治理理念。“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正体现了这种排除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伟大服务理念。党的十八大之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举措“放管服”也将政府放在人民的“辅助者”“服务者”的身份定位上,体现了同样的为人民服务的治理观,是对“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当代落实。

  其次,从治理目标的维度,“以百姓之心为心”指向“安其居,乐其俗”的人民根本利益。“百姓之心”所关心和指向的是衣食住行等寓于人民群众日用常行之中的人民根本利益,因此“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治理智慧要求治理者工作的最终目标要落脚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老子》将最终的理想治理目标凝练为朴素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其中既包含了物质生活方面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利益目标;也包含了精神生活方面的“乐其俗”利益目标。物质与精神并重的治理景象也就是“以百姓之心为心”所指向的至高治理境界。在当代,“百姓之心”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正是对“以百姓之心为心”在治理目标维度的最佳践行。

  再次,从成果分配的维度,“以百姓之心为心”要求“无弃人”的平等普惠。“百姓”这一词汇所指涉的并非某个个体或个别群体,而是全体人民群众。因此,治理者“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治理成果是由全体人民群众共享、“一个也不能少”的。《老子》进一步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阐明了这种分配理念。“无弃人”意味着治理的成果应当平等而普遍地惠及全部人民,特别是人民中的那些困难群体,绝不能够被治理者遗忘、忽视乃至抛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而对于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则明确表示“脱贫路上、新征程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共产党说话算数”。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的正是“以百姓之心为心”“无弃人”的平等普惠治理理念。

  纵观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现代传承者与践行者。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今日中国之巍巍巨轮,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从为人民解放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到为人民幸福努力拼搏的时代先锋,一代代共产党人心系人民、造福人民,为了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以百姓之心为心”彰显我们党人民至上的高尚政治品格,也是共产党人凝心聚力的思想法宝。当下,我们正行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加需要广大中国共产党人从“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古老智慧中汲取思想养分,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治理目标、共享发展成果,在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下攻坚克难、无往不胜。

  赛子豪 许建良(作者分别为东南大学人文博士研究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