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提升高校治理能力
2023/07/28 09:30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当前,信息革命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有力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人类正加速迈向数字社会这一全新的社会形态。数字治理是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推进经济社会数字转型的现实路径。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中央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投身数字化转型浪潮,把握数字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不断深化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形态、教育治理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规划先行、制度护航,构建数字治理体系。数字治理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树立数字治理理念,深入思考数字治理建设的走向,统筹谋划、整体部署、重点推进。一方面要把数字治理摆在教育治理的突出位置,立足高校实际及未来战略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数字应用与发展构架,准确对接教学、科研、管理等多群体的数字治理需求。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分析,以“小数据”形成“大决策”,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促进办学要素结构优化、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创新,提高问题监测预警水平,推动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另一方面要构建数字治理三级工作体系,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健全数字治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指导数字治理工作,推动跨部门联动和上下游协作;明确具体牵头机构,负责组织推进落实;成立相关工作小组,负责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备有效的制度是数字治理顺利运用于高校治理的前提,以数据“可用不可见”为原则,推动数据使用合约合规。明确校内各相关主体数字治理的责任与义务,规定不同主体的数字应用规范,建立数字安全监管体系和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漏洞排查治理,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构建绿色安全的数字环境,以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数据搜集与应用、共享与保护工作。

摸清“家底”、汇聚互通,夯实数字治理能力。全面摸排数字家底,挖掘数字应用潜力。数字家底不仅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还包括各级各类数据库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管理权责不明确、共享程度较低、安全性欠缺、质量不高、算力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高校要坚持“实战中管用、师生中爱用”的导向,在适度超前布局硬件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制定统一接口和标准,建设全量数据中心,推动可视化图表开发、智能推送等功能建设;推出一站式服务网络办事大厅,优化整合子系统管理流程,促进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完善纵横联通的数据总线建设,建立统一、安全、便捷的数据交换通道,实现多平台互融、多客户端互通,打破数据孤岛、信息壁垒,推动校内各项数据全面流通,实现业务、学习、服务、知识、资讯等融合共享。高校发展不是孤立的,建立数字共享平台,能够实现高校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联系与互动共享,是数据整合、沟通的桥梁。数字共享平台推动实现校内外业务协同、教育服务一站办理,促进政府服务能力提升;推动高校全方位对接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改革,优化学生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匹配度;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政产学研协同联动,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新贡献。

提升素养、人才引进,打造数字治理人才梯队。高校数字治理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治理,而是融合教育学、管理学以及新工科专业技术的综合性工作。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数字文化建设,引导教职员工主动适应数字治理环境、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将数字治理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持续提升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深化数字治理,要让熟练掌握技术、擅长管理的优秀人才成为推进高校数字治理的主力军。发挥专业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协同创新效能,针对数字治理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技术攻关。互联网企业拥有更易推广和使用的数字技术,要坚持开放合作,借助专业人才力量,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持续提升高校数字治理水平。

深化改革、完善方案,打造现代化教学模式。通过大数据治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流程优化、职能完善、效能提升,将教学管理和思政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平台+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学习平台,用好线上线下资源,围绕“课前—课中—课后”全场景,建设教学服务“云平台”。打造智慧教学空间集群,开发直播、考勤、测试、讨论、调查问卷、互动等多种教学功能,多方位多维度生成动态数据,探索“移动端教学、教室端教学、管理端服务”等新模式,将学校治理效能提升的新成效转化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成果。

秦能(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项目名称:江苏省教育厅“数据治理下的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研究”〈立项号:2021SJA1233〉)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