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包容性发展城市
2023/07/28 09: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建设包容性发展城市,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既包括经济发展、要素聚集、产业集群等内容,也包括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加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合力打造城市之间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国家实验室体系,促进大科学装置集群共建共享。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推进实施联合攻关计划项目。加快科创走廊、产业创新带建设,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当前,聚拢要素、联合攻关,点燃了长三角创新引擎。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9.47%,23个大科学装置、4万余台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在更大范围实现通用,高水平科技供给有效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长三角地区占四成,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全国占比接近60%,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全国占比均在1/3以上,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优势。

构建改革协同推进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加快改革创新协同联动,是城市包容性发展的重要制度动力。要全面改革阻碍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制度障碍,创新行政管理、投资审批、商事登记、贸易便利化、社会治理等领域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各类优质要素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长三角地区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一体化、消费维权一体化、质量基础一体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持续推进长三角港口通关一体化,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提升长三角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多证合一”是长三角消除行政壁垒、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统一开放市场体系的缩影。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已有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7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共享互认。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必须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始终。要充分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城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建设“城市大脑”,走“智慧城市”发展之路。围绕城市治理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采集、交流、发布、共享等功能,加快实现城市治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助推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服务便捷化。要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上海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对各部门内部流程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进行重构优化,实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近年来,“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个人和法人办事的高频事项都汇集到平台上,包括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出生、上学、就业、户籍、婚育、置业、救助、就医、退休、养老、身后事;企业开办、场地获得、员工招聘、生产经营、税费缴纳、惠企政策、权益保护、清算注销等。

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市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阶段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包容性发展城市的必然选择。要完善区域医保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人力资源协作,推进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互动交流,推进高校院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长期护理保险异地结算等方面开展一体化试点,支持养老服务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发展,鼓励推行异地养老、候鸟式养老、疗养式养老、田园式养老模式。

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是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区域间协作联动深入推进,成效显著。在长三角地区,正在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取得标志性进展,深入开展上海市与安徽六安市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实施浙江“山海协作”工程、江苏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共建,积极探索省域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展优势互补协作新路径。深化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跨区域园区合作,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苏皖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建设,共建“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

过雨桐(西交利物浦大学)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