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高职院校培养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策略探究
2023/08/04 09:06  
 

高职院校培养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强调由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向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帮助人才熟练掌握中文专业相关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引导人才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新文科教学理念的提出,既是对新技术革命的回应,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是现阶段文科建设的创新途径。对于高职院校中文专业建设而言,新文科教学理念为其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亦可从中获得良好发展机遇,在学科交叉融合中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以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教融合增强人才应用型技能,从而助力高职院校高质量完成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

新文科教学理念要求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主张多学科协同融通,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在交叉融合中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高职院校培养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新文科实践指导,通过系统培训、结构调整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实践。其一,高职院校应明确新文科视域下中文专业建设方向,深化新文科理念指引。在新文科指引下,高职院校应优化调整中文专业建设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真正将学科交叉融合落到实处,从而带动人才应用型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其二,高职院校应为中文专业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新文科理念,培养教师学科交叉融合意识。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要求专家学者进校举办讲座、组织中文专业教师参加校外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为教师营造健康和谐的新文科环境,潜移默化中培养教师学科交叉意识、锻炼教师学科交叉技能,并在实践锻炼中明确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高质量人才培养实践。其三,高职院校应优化调整中文专业教师队伍人员结构,通过招聘具备新文科理念的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师傅、密切院校联系引入专业兼职教师等,组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专兼结合提升中文专业教师应用型技术指导水平。

细化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培养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重在以中文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社会适应面较广的中文专业人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新文科理念完善人才培养规划,逐步细化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在中文专业交叉融合中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综合素养。其一,高职院校应在新文科理念引领下细化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在学科交叉融合总体规划下,完善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以中文专业不同方向为基础深化交叉融合,制定可以区分方向特色的融合性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在培养对外汉语方向的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侧重对学生汉语基础和英语基础的培养,并在与汉语言文学方向的融合中,培育人才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深度了解,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性。其二,高职院校应在应用型新要求下明确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中文专业不同方向人才的就业目标、素养要求、课程设置等都存在差异性,这便需要高职院校针对不同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具体方向,引领应用型技能目标设置。例如,高职院校在培养中文师范人才过程中,可在“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等方向指引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应有的应用型技能,而后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引领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实践。

整合中文专业课程,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

新文科视域下,高职院校中文专业应实现升级调整,优化中文专业课程设置,申请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课程群,创新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创新课程形式,打通中文专业壁垒,实现自我革新,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带动中文专业课程向重启发、重科研、重实践转型。其一,高职院校应优化中文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设置顶层设计。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贯彻新文科理念,落实学科交叉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要求,在多元协同中优化课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应设置必要的实践课程,包括文学创作、文艺评论、实践教学等,并由浅入深地构建中文专业课程体系。其二,高职院校应系统整合现有课程,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调整,以全面提升中文专业课程质量。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针对现有课程,以公共通识课、专业通识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为标准进行系统划分,删减重复设置的课程或课程内容,针对不同阶段人才需求进行调节,系统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中文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明确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集体备课提升课程设置全面性。其三,高职院校应增设创新课程,培育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意识,并锻炼其创新技能。鉴于新文科强调交叉融合、关注实践创新,高职院校应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紧跟时事或科研动态,设置专题研讨课,鼓励应用型人才以创新视角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理念和方法,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创新中文专业教学管理,变革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形式

新文科视域下,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融合理念、基本数据科技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创新教学管理,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文专业+”、产教融合新形式,全方位提升中文专业人才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其一,高职院校应紧抓新文科发展机遇,探索“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立足中文专业学生学情实际,以新时代社会对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多元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置选修课、辅修专业,为人才锻炼复合型技能提供支撑,以交叉融合助推应用型人才高质量发展。例如,高职院校可实现中文专业与历史专业、思政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等专业的跨专业合作,克服不同专业课程限制,开拓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其二,高职院校应落实产教融合新模式,以项目驱动创新中文专业实践教学,锻炼人才应用型技能。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健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完善中文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项目式教学、学徒式培养深化校企合作,拓展中文专业实践教学场域,帮助中文专业人才直接参与行业生产,在项目实践中明确自身不足,找准发展定位,在增强自身应用型技能的同时实现全方位成长。

此外,企业应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人力等投入力度,密切交流、深化合作,以为企业培养后备军的目标参与产教融合,为中文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广的实践平台,保障高职院校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实践。

张海清(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副教授)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