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长河,人类文明版图在分与合的碰撞与交融中持续演进。近现代以来,西方社会试图利用“文明优越论”为其殖民掠夺和统治秩序辩护,推广西方民主政治。这一行为不仅加剧不同文明之间的仇恨与分歧,而且导致人类文明的封闭与落后。为破解人类文明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强调各国应始终坚持文明平等、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新型文明观,共同推进“人类文明共同体”构建,其中蕴含着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为人类文明前进指明方向。在此背景下,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理念唤醒“人类文明共同体”意识,进而为人类发展进步汇集文明力量。
以文化自信铸牢“人类文明共同体”意识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开放豁达、自信包容的文化心态,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基础。作为五千多年唯一不曾间断的文明体系,中华文化凝聚着众多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书写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既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历史见证,也是坚定国人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更是铸牢“人类文明共同体”意识的强劲根基。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以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并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并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推进文明之间互融互通,进而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力量。一方面,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内涵和领域,在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打造人文交流国际品牌,以大型体育赛事、中外合作办学、大型国际书展、电影节等形式助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比如,江苏组织新闻出版人员参与法兰克福书展、南非书展等大型国际书展活动,并与海外集团合作打造“江苏书坊”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在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上,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构建注入信心和力量。另一方面,汇聚社会力量参与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激发民间艺术团体、非遗传承人、留学生、海外投资企业等组织群体在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潜力,从而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注入新活力。
以文化精品夯实“人类文明共同体”基础
文化精品既是延续中华文脉的有形载体,也是彰显中华文明魅力的直接窗口,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宝藏》《古韵新春》《典籍里的中国》等优秀文化节目目不暇接,《黄河》《梁祝》等舞台剧频频亮相世界艺术殿堂,生动描绘出一幅浓墨重彩的中华文明画卷,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在开放包容、互融互通的新型文明关系下,文化精品打造已成为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鲜明的游牧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等,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为文化精品打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因此,文化领域创作者应立足中华大地、深耕文化沃土,不断从中华文化中寻找灵感、挖掘题材,精心打造中华文化特色品牌,并通过优美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展示传递中华文明的价值内核,以更多文化精品力作夯实“人类文明共同体”构建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华文化的对外呈现形式和传播渠道愈加丰富多元。在此背景下,文化领域创作者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巧用科学技术创新视听语言、丰富节目形态,助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此打通中华文化精品走向世界的“最后一公里”。
以文化产业开展“人类文明共同体”实践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为核心,融合文化、创意、科技和经济要素的新兴产业形态,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更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共同体”构建的重要载体。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但与此同时,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优越论”“文明等级论”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使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制约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产业领域应立足中华文化,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在助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一方面,文化产业领域应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创意、数字文创、数字动漫等新业态,并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新经济结合,从而使中华文化活起来、走出去。另一方面,文化产业领域应优化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既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鼓励利用城市历史建筑、旧厂区、旧街区等空间发展集现代都市和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国际化都市,也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实现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由此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新高地,从而以城乡文化共同体助力“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构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下,只有铸牢“人类文明共同体”意识,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才能推动人类文明不断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持久的文明之一,其中蕴含的“天下大同”思想充分诠释着“共同体”的价值内涵。在新型文明关系下,只有不断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才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刘曌琼(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