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安全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2023/08/25 10:58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现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使得培养并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要求。但由于受周围错综复杂的信息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自觉,且部分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对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贯彻力度明显不足。在此背景下,高校应结合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以及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建设的现实要求,积极采取科学教学改革手段,将安全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安全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高质量师资队伍予以支撑,以保障教学组织引导与调整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灵活性。因此,高校应加强本校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专兼相结合的思政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思政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从而实现安全意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融入。

其一,高校应组织必要的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升现有思政教师将安全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并邀请安全教育领域研究专家或从业人员定期进校开办安全教育讲座,既可为学校师生近距离了解社会时代变迁所发生的安全形态变化提供机会,也可增强思政教师的安全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本安全知识去认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既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现实要求,也是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工作。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自觉树立安全教育意识,并应结合相关安全教育理论思想和社会安全治理热点问题灵活开展思政教学工作。其二,高校可以实施思政课特聘教师、兼职教师制度,科学统筹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名家大师和专业课骨干等讲授思政课,组建专兼相结合的思政教师队伍,凭借其专业性与所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而维护身心健康安全。

强化安全课程设计

科学有效的安全课程设计,是安全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课程设计应当保障系统且有效、简要且精准、专业且有趣,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足够重视和学习自觉,能够为学生提供应对安全问题的正确方案,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用于认识、解决现实问题。

思政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渗透安全意识外,应结合所用教材、相关理论专门设置针对安全意识教育的单元或课题。具体而言,安全意识专题教学内容既要准确呈现当下时代社会安全环境,又要广泛涉及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身心安全等各领域,帮助大学生实现安全意识、理论、方法的全面优化。思政教师应保障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结合。安全意识教育课程需要聚焦生活实际普及思想理论,因而思政教师应将安全教育思想理论要素广泛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组织中。比如,思政教师可以在校园文化墙、官网等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或组织学生参与安全知识教育普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或在国家安全教育日组织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思政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元且生动有趣的形式设计安全课程,包括实训体验、角色互换等,使学生在互动式体验中明确安全意识的重要性。高校应构建与安全意识教育、思政教育融合相匹配的课程评价考核机制,并保障评价内容的多维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升考核的反思性、启发性和体验感。

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现阶段,复杂多变的社会安全环境正在不断拓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要素范畴,包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以及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全新领域。对此,高校应联合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开展协同育人,形成多主体参与的全员协同育人体系。

安全意识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流畅沟通、默契合作的协同机制予以支撑。一方面,高校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安全意识状态与动向,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干预或有效解决。与此同时,大学生自身应具备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的自觉性,积极主动配合高校与教师所组织的各类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共建和谐校园安全教育环境。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相关安全教育社会团体的安全理论普及工作;与此同时,相关安全教育社会团体与政府部门也应将高校安全意识教育视作自身工作内容予以配合和支持。由此,各单位机构之间能够形成资源共享互补、友好合作互助的良好局面,切实推进安全意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

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开展。鉴于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质量事关高校教育安全和社会稳定,加之安全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常规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需要各大高校与政府部门、相关安全教育社会团体协同发力,充分利用自身力量资源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郭永刚(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