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国家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歌剧艺术也不例外。意大利人作为歌剧的开创者,用歌剧的形式将欧洲艺术在现实中完美地展现出来。五四运动之后,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外来文化如滚滚浪潮涌入中国,歌剧也由此传入中国。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中国歌剧不断汲取西方艺术精华,并充分融入中国传统戏曲元素,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在全球化进程与跨文化传播逐渐加快的背景下,中国歌剧应守正创新,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从而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不断获得双重文化认同。
传承传统,突出民族特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支撑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维系全世界中华同胞的精神纽带。中国歌剧作为由双重文化塑造形成的共同体,蕴含西方独特表演形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双重文化认同视野下,中国歌剧只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民族特色,才能实现民族化、本土化发展。一方面,中国戏曲艺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出民歌、曲艺、杂技等丰富的艺术形式,可为中国歌剧创作提供丰厚素材。因此,中国歌剧应在延续西方歌剧创作技法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渔鼓、民歌小调等中国戏曲元素,以突出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孕育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国歌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无论是弘扬抗战精神的歌剧《星星之火》,还是将爱国主义精神放在首要位置的歌剧作品《唱响南泥湾》,均彰显出独特的民族气韵。
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歌剧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民族特色,也要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展现新时代的新气象、新风貌,才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从而在双重文化的交融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一方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中国歌剧创作必须遵循“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创作理念,立足当下、贴近生活,从人民的呼声中提炼主题、萃取素材,从而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人民史诗,由此建构双重文化共同体中最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跨界融合成为文艺创作的显著趋势。中国歌剧创作者应紧扣时代、守正创新,联合综艺节目、短视频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以突出中国歌剧的创新性、时代性。
放眼世界,推动互学互鉴
中国歌剧属于典型的舶来品,是近代以来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中传入中国的“他者”文化。纵观中国歌剧的历史变革发现,中国人民对待“他者”音乐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中国歌剧之所以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其原因在于中国歌剧创作者以国际化的眼光,与他国音乐文化互学互鉴、兼收并蓄,从而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学派的中国歌剧体系。当前,面对世界音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歌剧创作者应放眼世界,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观念、以包容会通的胸怀推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互学互鉴。既要不断借鉴西方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要从民间音乐、民间戏曲中汲取养分,从而使中国歌剧在双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擦出绚丽的火花。
在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语境下,中国歌剧创作者既要守正,不断从中华文化中汲取精华,探索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中国歌剧体系;也要创新,持续从人民中萃取素材、从时代中提炼主题,从而创作出更多优质的中国歌剧精品;更要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对待西方歌剧艺术,不断推动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形成兼具民族和世界的双重文化认同。
姚 尉(泰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