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心理学优化大学生健康教育
2023/10/13 16:25  
 

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校园霸凌、自伤等不和谐事件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生未调整好自身内心深处的矛盾心态,未及时消除负面念头,导致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发起的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他倡导关注各种心理疾病机理的同时,也要了解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心理机理,主张个体积极品质的研究,倡导个体挖掘自身优点,并逐渐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应尊重他人、肯定他人,进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往的心理学研究注重心理创伤治疗,通常在心理问题出现后进行干预,而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问题的预防,注重人们内心潜力的发掘和积极心态的构建,以期帮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自觉抵制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进而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平衡。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和发展中的个体。心理教师既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也要以积极的心理看待成长中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体验,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品质。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突破传统心理学的问题和瓶颈,运用积极心理学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人格、提升自我调节能力。首先,心理教师应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开展。因此,心理教师应采用积极预防的心理教育理念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以提升大学生心理抗压和自我调节能力为准则,结合大学生个体心理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目标,从而充分挖掘学生个体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品质和态度。其次,心理教师应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通过理论知识讲述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种方式单一枯燥,难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心理学强调以多元化方式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主张关注人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由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心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课程、探索灵活有趣的教学模式,带动活泼、自由的课堂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好,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体悟在学习过程中高涨饱满的快乐情绪,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形成健康乐观的心理。高校心理课程教学还需要因材施教,在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年龄、生长背景、性格等差异,还要考虑课程要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情绪体验。高校心理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心理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游戏互动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在与学生的互动讨论中充分挖掘不同个体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此同时,心理教师应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创建情景课堂,帮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养成积极人格。另外,心理教师应以活动为载体,结合大学生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实际开展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心理团体辅导等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调试与自我完善能力,避免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陷入情绪内耗。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加多元,但其面临的网贷、网恋、网游等诱惑也越来越多,可能由此产生功利、厌世、仇富等消极心理。积极心理学注重正向、积极的心理引导,其所关注的是大学生潜在积极心理的探索与发掘,认为每一个个体都具备巨大的潜能和积极的力量。这一特性决定了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运用一系列积极资源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惠及每一位学生。

积极心理学认为,构建积极的文化系统能对积极情绪和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提供重要支持。所以,高校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或以积极向上的文明标语、启迪人心的名言警句打造高雅的校园人文景观;或以书画展览、心理电影、讲座、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灵活性,从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教师仅能借助简单的心理测试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使得其对学生心理状况知之甚少。为此,心理教师应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论坛等方式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共同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在当前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心理教师还可利用互联网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定期向学生分享心理健康教育文章、时事新闻以及教育视频等,以此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综合而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对此,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结合积极心理学观点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模式、拓展教育途径,从而持续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史红叶(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