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高校思政课是面向青年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体现时代意蕴、理论意蕴和实践意蕴。
强化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彰显时代意蕴。百年党史蕴含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契合思政课内在需求,又满足学生主体发展需要,同时彰显时代特点。一是思政课内在之本。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百年党史,是坚持铸魂育人导向的必然要求。二是学生发展之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青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主力军。百年党史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和引领下艰苦奋斗、不断探索的历史,为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大胆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三是时代价值之要。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百年党史,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不断提升能力本领,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
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融通,体现理论意蕴。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是思想的“矿藏”,蕴藏着丰富的理论与思想、经验与启示,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将有效促进思政课程之间内容融通,提高理论意蕴,提升育人成效。目前,本科阶段思政课设置6门课程,专科阶段思政课设置4门课程,通过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内容有效融通。党史融入思政课要把握好两个维度。一是整体性。思政课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以更宏观的视野、在更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把握历史、展望未来,增强百年党史学习的整体性和宽广性,防止学习的碎片化、片段化。纵向上,将百年党史置于世界史、人类史等更长的历史跨度进行认识,对于百年党史中所产生的理论建树、实践成果进行纵向比较,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横向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等进行比较,从中深入分享中国独特的发展优势、深刻领悟中国发展的成功密码,增强“四个自信”。二是层次性。高校思政课要从知识性、情感性、践行性三个层面深化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知识性上,通过系统教育让青年学生掌握百年党史中的重要理论、重要制度、重要人物等一系列知识,提高历史认知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性上,让青年学生通过党史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践行性上,通过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凸显实践意蕴。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小党发展壮大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何将百年党史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需要教师在“如何教”上下功夫。课程体系上,促进党史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同向同行、协同发展,加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知识融通性、网络课程和现实课程间的互补交流,使党史学习教育融会贯通到各课程之中,打造党史学习教育课程矩阵。学习资源和平台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红色资源、各类展览馆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搭建有利于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党史学习平台与资源,激发青年学生学习党史的内在动力。实践载体和实践形式上,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党史,包括理论学习、专题调研、演讲辩论、主题宣讲、志愿服务等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全方位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功能,将学习党史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导青年学生在深学细悟笃行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广大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宋田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