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的历史方位上,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总要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的战略蓝图。
高等教育发展要始终做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就是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育、人才、产业和创新的深度耦合,既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也是高等教育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深化产教融合,就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完善社会服务能力和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要在于人才振兴,要破除制约乡村建设发展的人才壁垒,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撑作用。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是要提升行业企业作为办学主体的参与度,突出强调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互动平衡。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要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强化实践教学,以此实现人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养成。一方面,通过校地联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采取人才定向培养、订单式培育和专项培训等形式,高校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培养既熟悉乡村环境又掌握现代产业技术的管理型人才。另一方面,在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农业、乡村产业园建设等诸多方面,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高校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在实践中重点培养人才生产经营的创新实践能力,营造有助于专业人才持续发展的良好实践环境,实现农村专业人才的分层分类式培养。此外,高校通过设立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证书式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与现代乡村产业有机融合。通过各类激励性政策,高校鼓励和引导毕业生根据自身专业特长投身乡村现代化建设,培养新农民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产业振兴,要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达成产业兴旺的目标要求。产教融合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就是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为连接点,通过共建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实现项目、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合作共享。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紧跟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以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高校要明确农业科技突破方向,将农业生产一线需求作为科研创新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突出学科综合优势,加强交叉学科融合创新,在智能制造、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领域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突破和创新的代表性成果,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高校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突出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与集成应用,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创建产学研融合的科技创新联合体,加强核心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高校要把握新一轮数字技术发展浪潮,运用数字技术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依托服务平台拓宽产业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的合作领域,重点研发适应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与服务,实现乡村产业的高效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在于组织振兴,要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社会协同的乡村发展新局面。产教融合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就是凭借自身办学优势,不断创建优质的社会服务平台,形成服务地方、服务产业、服务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在服务乡村产业园区的建设中,要立足乡村环境和资源承载限度,突出绿色可持续理念,形成彰显乡村特色和技术创新的园区生态系统。随着运营体制机制的更新,农业生产、研发、服务等要素的高标准融合,在现代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构。同时,结合乡村社会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以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为导向,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既满足乡村个性化发展需求,也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高校要不断聚合各方资源,实现与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乡村大众的协同配合,健全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乡村创新发展环境。此外,借助“三下乡”活动载体,高校组织师生参与地方乡村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和电商等社会服务及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基层服务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具有互助性、公益性的乡村服务组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富有活力、安定有序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格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义在于文化振兴,要传承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乡村文明建设新风貌。产教融合促进文化传承创新,高校要立足地方特色文化,依托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资源和自然科学技术,深耕蕴含优秀思想观念的乡村文化。一方面,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中,充分引导优秀产业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将先进管理理念引入乡村产业,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文化示范区,实现乡村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协同对接。另一方面,高校在校地联合中,充分发挥人才和基地的优势,主动引入地方乡村文化,促进学校教育与地方乡村文化的互融共通。面向高校师生开展地方乡村文化教育,旨在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专业型人才。通过选树乡村建设先进模范,乡村文化品牌建设等方式,将乡村文化元素熔铸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切实提高乡村居民文化素养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文明淳朴、勤劳务实的乡风新气象。
方姗姗(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