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加快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夯实“制造强国”根基
2023/04/11 17: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新时代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稳步提升。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仍比较突出,尤其在一些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中低端,在产业优化升级上动能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基础研究能力不强,技术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速度较慢。因此,必须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立足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解决制造业关键技术源头和基础性问题,夯实建设制造强国的根基。

加强工业基础技术原创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产业基础能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核心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工业基础技术原创性。一是对工业基础技术靶向问题长期投入,增加科研平台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多主体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面向制造业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载体,推动创新资源整合集聚。二是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根据“四个面向”原则,组建重大创新功能载体,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建设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快形成引领性、原创性成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三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装备、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技术,依托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攻关机制,完善揭榜挂帅等机制,实现工业“五基”技术重大突破,加快替代,减少外部技术依赖。四是面向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基建应用研究,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工业企业数据流通与信息交互,打通技术创新与新基建的数字化通道,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紧扣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链现代化是指从智能化、两业融合、协同化、标准化等多点着力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需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系统化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制造业创新网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进一步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VR/AR等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技术集成应用,推进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加大力度推进传统制造业全方位改造,打通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和金融链,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提高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在两业融合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通过国际并购、投资和网络销售平台等手段向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延伸,力求在全球范围内自主配置和整合资源;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系统性、协同性,组建国内产业链分工协作平台,以安全可控为标准补全供应链产业链,稳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全球价值链治理和控制能力。在注重扩大规模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水平,联动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大战略,提升工业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实施制造业标准化重点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参与和主导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研制修订,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提高产业市场控制力和行业话语权。

聚焦产业技术创新趋势,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我国制造业整体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一方面,由于未能掌握“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价值链低端锁定,获利空间较小;另一方面,逆全球化趋势和欧美“重返制造业”使我国制造业获得技术溢出的机会不断减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为此,政府层面要顺应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制定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重点的产业技术政策,以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建设高端品牌为核心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及引导;企业层面要着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破国外市场对我国制造业的低端锁定,依靠产业技术创新打开国际同类产品高端市场,引导甚至改变国际市场供给侧产品潮流及需求趋势,使制造业在供给和需求两侧向高端攀升,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科研机构应聚焦产业技术创新短板,从基础研究发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原始创新,满足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创新需求,实施前瞻性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打好突破“卡脖子”技术攻坚战。

盛华根 杨建新(作者分别为江苏省委党校副教育长、教授,无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新型举国体制治理机制研究”〈21BZZ006〉和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22WTA—013〉阶段性成果)

标签: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