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江苏是实体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应扎实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今世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传统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已经有了本质区别。从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看,我们正在经历从模拟世界到数字世界的跃迁,这是一场彻底的认知模式转型。投射到经济领域,就是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向数字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与之相应,现代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向数字化迈进的过程,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来构建的,显著区别于传统产业体系。从产业变革的根本动力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创新是第一动力。从这个角度讲,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涵就是创新性,创新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现代化产业体系就缺少了基础性支撑。从产业革命的范式变化看,历次产业革命都是通过动力的变革和生产工具效率的大幅提升实现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则完全基于一种全新范式,由使能到装备到制造到物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体系的构建方式。这种范式变化,决定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融合性,产业变革往往不是由单一生产工具革命性的升级所引发,而是从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到工业母机、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通过系统化的集成创新实现效率变革。从产业革命的目标实现看,传统工业化着眼装备对体力劳动的替代,信息化是对脑力的提升和拓展,我们当前面临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从对人的体力替代、脑力拓展迈向对人脑知识运用的帮助和脑力智力的解放,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的产业、业态和模式,数据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成为产业运行的基本载体和支撑,智能化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数智化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特别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将逐步替代人的知识运用和脑力劳动,最终构建起“人机合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个维度的变化,昭示着科技创新越发占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动力位置。随着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新资源频繁交互,创新集成度提升到一定阶段,会逐渐形成一个创新生态体系,从而爆发出更大的、持续的创新活力。这种创新生态体系和创新活力可以形象地描述为一种具有力的作用和表现的场,即创新力场。江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坚持以“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为抓手,突出创新“力”的导向,发挥创新“场”的效应,着力打造创新力场,牵引带动“四链”深度融合。
着眼强化创新力度,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集聚。更加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的创新出题者、组织者、实践者和应用者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培育和落地更多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的同时,布局一批创新型孵化器、知识产权机构、开放实验室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引育一批高端人才,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内核,加快建设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具有牵引性的重大任务,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更好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着眼提高创新密度,促进创新资源高频交互。江苏创新资源丰富,区域科技创新基础雄厚,但在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要素供给、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与广东、上海等地仍有差距,究其原因还是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间交互还不够频繁。苏州、无锡等地创新资源交互频率高,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周边地区。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过去相对独立和分散的创新资源有了更加便捷的交互方式,应当抓住机遇,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和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构建多层次创新型企业群落,培育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不断强化区域创新交互、创新载体交互和产业链互动,持续提升创新资源交互的频度、融合的深度,通过提高创新密度,把江苏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更好地激发、释放出来。
着眼提升创新集成度,推进创新生态体系高标构建。创新思维决定创新理念,创新理念决定创新实践。打造创新力场,关键是要用生态的思维来思考创新、推动创新、发展创新。江苏要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创新发展,必须集成更多有动能的创新要素。集成创新主体力量,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创新要素协同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各类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协同运行,形成政产学研用共同发力的创新生态链条。集成创新服务效能,以服务资源集成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集成跨界融合势能,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经过相互渗透、融合和裂变,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突破。创新集成度的提升,有利于构建起有集聚力、扩散力、交互力、协同力、自组织力的创新力场,营造各类资源要素充分涌流、竞相迸发的环境,加快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富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创新生态体系,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
丁荣余(作者为江苏省委财经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