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全覆盖
2023/07/07 10: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其理念的核心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育人新模式、推进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全体参与,凝聚全员育人合力

  “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这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高校应当通过多方举措,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学院特色,打通“三全育人”各个环节,聚焦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广搭平台、五育并举,共促学生全面发展。让“育人”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动,促使全体教职工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自身工作的根本标准,有机联动、并向而行,提升育人能力、凝聚全员育人合力。

  在落实全员育人实践时,尝试以“思政课程”带动“课程思政”,构建协同育人的“互联阵地”,形成课程思政“系系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课程思政”既不能“花拳绣腿”,也不能“喧宾夺主”。一方面要坚持思政为底,夯实基础,涂好底色,稳住底盘;另一方面要坚持课程为先,立足主责,聚焦主业。“课程思政”中的课程和思政,类似于“1”和“0”的关系,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的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在讲好专业课的同时,有意识地增强和发挥价值引领功能,由专业知识引申到理想信仰、人生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爱国可以落地为国家信心、历史视野;敬业可以落地为献身国防的责任感、航空报国的使命感;诚信可以落地为严谨求实和科学精神等等。

  只有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聚焦点相互融合,才能真正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创造性转化。全体教职工有效形成群体效能,让育人工作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细微之处,在管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一步培育健全人格。在完成本职工作过程中,还能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政治观念培塑、思想价值引领和道德规范传导,带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力量积极参与、互补共进,形成育人合力。

  不仅是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专任教师等人员都要参与育人环节,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担负起责任。专业教师、学生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队伍等都可以形成育人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科研、教学、校园活动的各个方面。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让进班听课、进宿舍、开展学业指导和谈心谈话、参加班会和团日活动、开展专题讲座等成为班主任和导师的自觉。还可以通过教师大会、教师党支部党课、新入职教师谈心谈话、班主任和导师培训、班主任例会、工作交流会等形式,提高全体教职工育人能力,增强“育人首位”意识。

  另外,高校党委应发挥“党建龙头”统领作用,高站位、高标准地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一套与一流学科建设相匹配的“三全育人”建设方案,并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从时间、内容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将“三全育人”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岗位职责、党纪监督等范畴,切实形成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将“三全育人”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全线贯通,构筑全过程育人体系

  “全过程育人”要求高校立足不同场域环境,从时间维度将立德树人贯通于办学全过程、教师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全过程,覆盖高校学生入学直至毕业全时段,建构起进阶式育人时序。在新生入学教育周,邀请杰出师兄师姐开展交流,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新生明确方向、踔厉奋发,扣好“第一粒扣子”;每学期通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主题班会,组织系统性学习,引导学生坚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助力强国建设”的信念,为新时代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毕业季开展就业规划指导、毕业实习实践等,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奉献社会。

  从育人主体来说,高校应着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等,为思政教学的有效开展赋能,如组织教师参与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对象的研讨会、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讲座、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内容的培训会,以及积极表彰、宣传师德典型,积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发挥其在学生中的引路作用。同时,高校思政教师应更加重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不断创新思政育人模式,全力打造思政金课。比如课前进行“集体备课会”“读书分享会”“示范交流会”,与其他高校院系开展竞赛交流等;课中以“新闻播报”“多人联合专题授课”“角色互换”等,提升学生政治领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下延伸课堂教学,抓好人才培养第二课堂,建立社会实践、就业实践、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打好课堂组合拳,共同推进实践育人格局。

  从育人形式来说,线上可以巩固网络育人阵地,构建双核多维网络育人矩阵,实现网络育人从“相加”到“相融”。线下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打造校园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社团;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线,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师生开展祭扫英烈、“红色走读”、“三下乡”、“红色寻根”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长期育人过程中,高校还要把抓好学风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作,营造全过程育人体系的良好氛围。针对不同年级特点,搭建多层次班风学风建设平台,激励在校研究生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创优良学风;开展学术、科研竞赛经验交流分享会,邀请优秀的学长学姐开展面对面经验交流,从论文写作、学科竞赛心得和考公经验等方面展开分享,鼓励学弟学妹们打好基础,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潜心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多措并举,将弘扬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形成以高校为中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生态育人模式,提升全过程育人效果。

  全面协同,打造全方位育人平台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较为鲜明的工程,涉及多个主体、多方面内容、多项环节,故其效能的产生与发挥,既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协调联动,也需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各个环节的参与支持,既需要从思政课堂、学科教学、校园环境、网络环境、教工队伍等维度着手,不断明确、拓宽思政教育的策略与路径,还需要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实习等层面着手,持续推进 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全方位育人”更是要求高校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办学各领域、渗透进教学各环节、作用于人才培养各方面,引导大学生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着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首先,高校需要牢抓“三个阵地”,夯实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础。一是丰富课程思政阵地。将专业课程的科学属性、社会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高质量的课程思政类“金课”;修订专业教案及其评价制度,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中的一部分,推动思政教育与学科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二是强化科研思政阵地。依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基金等课题项目,定期开展与思政教学方式、思政教学方法、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提升等主题相关的交流会或研讨会,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赋能思政教学实践;依托师风师德建设需求,开设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专题讲座,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师生严谨的科研态度、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求真求实的科研作风、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推动相关科研成果的产出,继而为思政教学实践有效开展、思政教学成效提升提供助力。三是打造校园文化阵地。基于非遗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传承、弘扬发展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强化榜样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训练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校园书画比赛、歌唱比赛、话剧演出等文艺活动,创建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用独特的高校文化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感染学生。其次,高校需要紧扣“三项教育”,构建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格局。紧扣思想教育,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用好用活“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通过微信群定期推送理论文章和学习心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紧扣知识教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热潮,引导大学生用理论武装头脑,提升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以多形式创造实践体验活动,扩大实践育人平台。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引领团员青年“动起来”“干起来”“学起来”的优势,设立社会实践基地,把科研主战场移至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生产实践中,挖掘学科优势与乡村振兴的最佳结合点,用党团共建、校地融通、协同育人的成果检验党建成效。

  顾雁飞(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政治引领力路径研究——以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角度考察”〈项目编号:2021SJB0675〉)

标签: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