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和指示批示,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同时叠加数量不少的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使得当前就业工作面临规模总量压力大、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不平衡、高校毕业生求职预期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不匹配等众多挑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各级政府和高校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进一步开拓市场岗位,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统筹推动就业优先政策顶层布局、就业岗位拓展战略布局、就业服务指导全面布局,对于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推动就业优先政策顶层布局。一是将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将就业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要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对就业吸纳能力强的行业、产业、企业予以有力的政策支持;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扩大服务业就业、拓展农业就业空间、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就业;要培育接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健全就业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建立高质量充分就业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要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各地区党政一把手直接过问、各高校书记校长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制度;要将地方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纳入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并将就业工作纳入高校及学校二级院系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学科专业设置与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要创造条件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要求,注重配齐配强就业工作队伍,畅通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路径。
统筹推动就业岗位拓展战略布局。一是积极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岗位。要持续部署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促就业工作,以及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院系书记、院长到重点领域用人单位开展走访对接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校院两级联动的方式,带动学校全员深度参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积极推广、广泛宣传“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积极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宣讲会、双选会、组团招聘会,保障岗位供给;要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作用,举办中小微企业供需对接专场招聘活动;要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要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充分发挥“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的引领作用,支持毕业生在基层能留下、能干事、能发展,同时要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要通过“国聘行动”等平台进一步推进国企招聘对接,充分挖掘本地国企招聘潜力,引导更多毕业生报考重点领域和一线岗位;要引导更多毕业生投身军营大熔炉,做好大学生征兵宣传动员,积极鼓励毕业生通过直招军官、军队文职携笔从戎。
统筹推动就业服务指导全面布局。一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就业价值引领。要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毕业生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邀请优秀校友、劳动模范、抗疫英雄、专家教授等走进校园,多种形式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积极打造优秀毕业生宣传品牌,坚定不移地把服务国家和民族复兴作为最高使命;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国际组织等领域就业创业。二是加强生涯规划指导,赋能学生就业新动力。要依托“宏志助航计划”、核心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等,邀请重点行业代表、优秀校友、生涯规划专家等走入课堂,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要积极开展就业帮扶,面向毕业班尚未落实去向的同学开设招聘冲刺训练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作用,一对一指导并跟进求职状态,助力就业困难毕业生落实就业;要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加强就业安全教育,帮助和支持毕业生防范求职风险。
宋健刚 薛裕峰(作者单位: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