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要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立足江苏省情农情,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江苏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构建“三大体系”,
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
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作为农业大省,江苏需要从“三大体系”入手,筑牢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江苏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产品加工是全产业链建设的重中之重,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开展补链、延链、锻链行动,构建资源环境匹配度高、流通体系效率高、高端优质农产品供给充足的现代农业产业全产业链。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严格把控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标准,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完善农业水利、农产品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推进数字化在农机化领域运用。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活力。发展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生产效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构建“农业+”“数字+”模式,
丰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是繁荣乡村产业、创造更多就近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是乡村振兴的内部动力和活力源泉。加速新旧动能转化,可通过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行业的跨界融合等方式推动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一是以“农业+”推动跨界融合。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农耕文化、历史遗存、乡风民俗等文化资源,开发“农业+文化”“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康养”等多种产品,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二是以“数字+”“智慧+”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发挥数字化、智能化的作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农村向数字农业农村跨越。通过互联网直播等方式赋能乡村振兴,塑造农产品区域优质品牌,实现“数商兴农”。
完善农村物流网络,
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
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之间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是现代乡村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物流网络、推进物流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广“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农村社区”的寄递物流服务模式,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农村物流降本增效。二是加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网点布局,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农产品竞争力。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新发展阶段,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转变粗放的农业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是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有效路径。一是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规范约束,动态评估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实施效果,及时予以更加科学、更趋合理的改进提升。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要认真贯彻好执行好《江苏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实施方案》,明确核心种源、耕地质量、关键农业装备等领域的10项重点攻关任务,以技术为引领,打破农业发展的瓶颈,全面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郭玉燕(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