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发挥新型智库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省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和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近期集中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智库环省行”系列访谈报道,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邀请省重点智库负责人、首席专家或课题牵头人以理论之思回答发展之问,共同为践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新任务扛起智慧赋能之责。
江苏作为我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在全国创新大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十年来,江苏的科技创新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了哪些亮点?接下来应该从何处着手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本期专栏访谈活动邀请到了江苏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理事长陈雯进行专业解读。
十年磨一剑,创新型省份建设迈上新台阶
记者:这十年来,整个江苏科技创新的大环境有哪些变化?江苏在科技创新上有哪些亮点和突出成绩?
陈雯:首先,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16年,江苏发布了科技创新“40条政策”,分别从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简政放权、创新人才、载体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松绑,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潜力与活力。此外,开展了“减负行动”,赋予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
其次,创新布局不断优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江苏率先制定颁布自创区条例,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布局了一批平台项目——苏州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全省70%以上的研发投入、80%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90%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都在苏南自创区实施或完成。
第三,创新型城市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我省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13个,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南京获批建设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5个县级市入围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十年间,江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6.5%提升到66.1%,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400亿元,是2012年的2.6倍,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其中,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在2022年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位列前十。“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观测能段、能量分辨率超过国际上其他同类探测器,有望在物理学前沿带来重大突破。
多维度发力,加快科创人才和团队建设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说明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您认为,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应该从何处着手?
陈雯:2019年的数据显示,江苏省科技工作者数量达690万人,比2010年增加100万人,占全国总量的7.9%,仅次于排名第一的广东省(825万人),超过全国各省平均水平1.4倍,形成了明显的规模优势。2021年,全省研发人员超过90万人,其中“两院”院士117人,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江苏要打造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推进人才战略。着力构建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重点聚焦国家所需,协同完善国内国际科技情报预警和监测体系,推动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研究,培育战略科学家;二、优化人才考评机制。借鉴诺贝尔奖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使能带动产业化发展的各类创新人才都脱颖而出;三、平台整合重组,打破学科壁垒,支持跨机构多层次合作。加强省内顶层设计优化布局,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编制跨领域、跨机构联合攻关实施方案,将人才发展规划与科技平台建设有机结合;四、营造尊重科学和科学家的氛围,培养科学家精神。
打通“最后一公里”,给新技术多点包容和支持
记者:就现实情况而言,江苏的科技创新还存着在产学研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从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陈雯:聚焦完善协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全创新链,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传统工艺和技术对新技术的阻滞,需要给予新技术更多包容和试验空间;二是新技术应用和推广初期的市场偏小、成果较高的问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和补贴。
有计划、分类型启动新型科研组织模式试点,打造纵深交叉的研究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创办混合所有制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以法人机构作为独立责任主体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任务。探索以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理事会等新型创新组织为联络依托,以领军企业为核心,以资本、技术等为纽带,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提升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基础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乔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