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发挥新型智库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省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和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近期集中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智库环省行”系列访谈报道,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邀请省重点智库负责人、首席专家或课题牵头人以理论之思回答发展之问,共同为践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新任务扛起智慧赋能之责。
沿海发展带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四条城市发展带之一。江苏海岸线长954公里,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如何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何用好用活丰富的海洋资源,全力打造江苏沿海活力增长极?本期专栏访谈活动邀请到了江苏沿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振亚。
推动沿海经济绿色发展走在前列
记者:2021年底,国务院批复《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是指导江苏沿海地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从战略角度看,我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先发性优势?
刘振亚: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一是沿海港口群建设,为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交通运输支撑。江苏沿海港口群主要涉及连云港、盐城和南通3座城市。2022年连云港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0019.03万吨,同比增长8.34%;盐城全年完成自营货物吞吐量1.26亿吨,同比增长26%;集装箱量55万标箱,同比增长37.5%,两项指标增幅分列全国沿海54个港口第1和第2位;至2022年11月,南通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820万吨,同比增长9.4%,1-11月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7.8万标箱,同比增长12.6%。
二是沿海湿地资源保护,为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江苏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上,近海与海岸湿地总面积约99.2万公顷,位居全国第一,是亚洲最大规模同类湿地。同时,这些湿地是全球8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重要补给站,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充分呈现。
三是沿海绿色能源发展布局,为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能源支撑。江苏沿海地区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能四大新能源产业。截至2022年9月底,江苏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已达1183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46.5%,位居全国第一位。根据《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到2025年,江苏省风电装机将达到2800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中海油江苏滨海LNG接收站项目正式投产,按年处理能力600万计算,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764万吨,减排氮氧化物66.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8000万棵。
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记者:盐城是江苏沿海海岸线最长的市,也是江苏沿海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去年11 月 11 日,江苏省委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叠加崭新的历史机遇,盐城应如何作为?
刘振亚:对盐城而言,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有利于盐城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实现省委赋予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定位的“破题之钥”。
对江苏而言,盐城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将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推动盐城绿色低碳发展在全省树立标杆、在长三角塑造特色、在全国做出示范,加快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盐城,也是拉动江苏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江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多业态融合厚植沿海发展鲜明底色
记者:以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江苏沿海活力增长极构建非一日之功。您认为在实际发展中,盐城应如何紧扣“海洋”做文章,高水平推进增绿色促转型,厚植沿海发展鲜明底色?
刘振亚: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盐城需要从打造绿色低碳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推进绿色能源基地建设,探索“海洋牧场+”多业态融合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围绕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通用设备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坚持以产业高端化和数字化两个轮子带动“绿色化”转型。
二是加快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步伐。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车联网等新兴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产业链为根本,推动产业链上下精准对接和资源要素集聚,不断完善区域数字产业集聚生态,建成一批具有综合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特色园区、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通过大数据提炼、平台化管理,实现对关键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核心企业的数据资产,构建绿色低碳产业数据共享平台。
三是全力推进盐城绿色能源基地建设。以光电、风电为重点产业,建设新能源发展高地。通过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来解决用电质量和安全问题,全面推动能源供应体系与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升级,做好风光火储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天然气LNG接收站建设,着力打造绿色能源应用示范基地。
四是探索“海洋牧场+”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海洋经济综合体,鼓励深远海智能网箱系统建设,提升深远海鱼类加工及保鲜储运能力,不断丰富海洋牧场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软硬件设施,将海洋牧场打造成集生态环境监测、海上安全救助、渔民物资补给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尤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