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1这一年,“双减”无疑是一个热词。面对即将召开的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此次上会,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史曙生就尤为关心“‘双减’政策下的校园体育公共服务”这一问题。
“双减”政策应声落地后,去年9月1日起江苏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确保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每周5天(周一至周五)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一学期,实际取得的效果如何?尤其是其中的课后体育服务方面,又存在着哪些短板?这些问题,都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史曙生履职关心的重点。
“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总体来看,目前江苏省中小学提供的课后体育延伸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史曙生说,一方面,部分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主要还是集中在文化课学习,并没有提供与体育相关的延时服务。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尤其是在乡村的中小学,由于体育老师的数量不足,或场地等硬件条件有限,没有力量去提供课后体育延时服务。此外,面对部分学生希望在课余时间学习如拉丁舞、网球等个性化的需求,绝大部分学校也很难满足。
只是把带回家写的作业提前在学校里写完了,这并没有把“双减”的精神真正落地落实。史曙生认为,体育应当是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非常重要的渠道,从目前江苏全省体育督导工作调研的现状来看,各地学校在体育公共服务,尤其是在课后体育服务资源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本次上会史曙生带来了相关提案,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具体而言,史曙生认为,对于体育教师资源紧张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尽量解决体育老师缺编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聘请专业体校教练、教练员或一些退役运动员,作为课外延时服务中师资的补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聘请社会上有专业资质的培训机构进入校园来承担部分课外延时服务,以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对于经费不足这一短板,史曙生建议,可以引入“体育消费券”模式,给学生发放体育消费券,让学生凭券到指定的机构去参加校外的延时服务,同时也可考虑通过体育彩票基金等方式为学校提供一些资金的支持。
“总的来讲,我们要加大校园的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校园课外延时的服务质量,助力‘双减’政策落实。”史曙生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旸/文 余勤雍/摄 杨晓珑/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