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像一颗颗“金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带领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激发乡村振兴的巨大潜能。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一直关注乡土人才这个群体,在今年省两会上,他带来了《关于“激发乡土人才群体活力,壮大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建议》。他在建议中谈到,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已将乡土人才纳入全省人才工作总体布局。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2019年,江苏在全国创新设立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截至2021年10月,全省已累计评审产生4批852名“教授级”乡土人才。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给江苏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带来新契机。
陈发棣在调研中发现,江苏乡土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总体数量偏少,专业素质不高;其次是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社会认同;此外,还有乡土人才资源开发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困境。这些问题,导致乡土人才群体后继乏力,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不足。
对此,陈发棣表示:“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在政策和环境上双管齐下,统筹实施乡土人才发展,营造尊重乡土人才、认可乡土人才、珍惜乡土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还要建立分类培养和考核机制。对乡土人才实行分类培养、分类选拔、分类考核、分档管理,健全江苏全方位、多层次的乡土人才体系,从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除此之外,陈发棣认为还应该构建起一个乡土人才协同培育工作体系:“这个体系既要完善奖励和保障机制,吸引人才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也要建立长效的品牌化乡土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强有力的‘造血’功能。”
陈发棣坦言,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江苏特色的高质量、接地气的乡土人才队伍,为江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焦贤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