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评③: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草案,为“最大民生”营造莫大底气
2022/01/22 15:23  现代快报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1 月 21 日,《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草案)》(简称《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这部地方法规的立法过程进入关键阶段。这也是省十三届人大首次在代表大会上审议地方性法规。

  疫情对就业冲击明显。当此之时,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立法促进就业,为 " 安居乐业 " 提供坚实保障,为 8500 万江苏人送去一份信心和底气,意义重大。

  以法规之名,为 " 公平就业 " 提供坚强保证,是迫切要求。《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草案)》专门有一章谈公平就业,对求职者而言," 公平就业 " 比金子还重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字不断攀上新高,就业压力越发显现,同时,疫情背景更对就业形势造成冲击,这对就业个体来说,增加了不小的困难。现代快报报道,南京一民办高校大四学生小张最近有点烦,虽然求职单位没有当面拒绝,但是一句 " 你学校是 985 还是 211?" 让不是双一流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她很尴尬。就业门槛的提高、就业前景的不明朗,是横在一些求职人员面前的现实困难。客观而言,企业有自己的用人需求,就业市场也不断更新着用人标准,这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更多情况下,不该有的就业歧视、过高的门槛当引起警觉。用法律法规来遏制乱象,呵护个体的就业权益,推进保证公平就业,至关重要。

  " 就业促进 " 的着眼点是稳就业,稳就业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政治任务。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 六稳 " 第一稳就是稳就业," 六保 " 首要一保就是保居民就业。可见,这是当前一项 " 压倒性 " 的任务和课题。

  民生悠悠万事," 开门七件事 " 最是人间烟火,而它源于工作和收入。就业稳,饭碗就稳,生活就稳。因而," 稳就业 ",是规律使然,形势使然,也是政心民心使然。围绕就业需求,做好法规和政策引导,想尽一切办法,落实就业大计,让所有就业者都能各就各位、才尽其用,成为我们直面的一大考验。而《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草案)》展现出这样的意志:为化解就业市场中存在的风险、盘活就业资源穷尽努力。草案中,政策支持创造新就业岗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成为抢眼内容。尤其是,草案对政府责任予以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加强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配合,积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可以想见,有了政府的主导和推动,有了政策的贴心跟进,有了创新思维的灵活运用,就必能把 " 就业决策 " 落实好,激荡出一波波 " 就业效应 " 来,从而纾解就业压力,增益民生。

  法律法规具有 " 托底 " 作用。草案对加强困难群众就业援助,聚力兜牢就业民生底线,用力颇深。草案拟完善和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措施,为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提供保障,令人心生暖意。就业者需要打破传统就业 " 执念 ",积极寻找更宽的、更适合自己的就业渠道,而地方法律、民生政策也要致力于保护好就业者的一份热情,为就业市场添把柴、加把火。

  有了法律、政策、机制、人心的同向用力,有了社会各方的理解与协作,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解决好就业难题,呵护好就业意愿,温暖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