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 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登(上)
2022/01/22 08:36  新华报业网  

  加大资源整合支持力度 提高苏北制造业发展质量

  奚爱国(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

  奚爱国

  推动苏北地区振兴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统筹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重大举措。建议:一是优化差别化支持和挂钩帮扶政策。出台新一轮支持苏北振兴发展的政策意见,制定省内产业转移支持政策,完善挂钩帮扶和南北合作机制,加大对苏北倾斜支持力度。二是持续做强区域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重点培育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装备、高端纺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三是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对列入国家和省规划布局的重点项目,优先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四是提升城市能级和产业载体功能,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等建设,强化与南京等中心城市互联互通;加快规划设置高等院校,出台政策鼓励毕业生留在当地;加快推进县级以下工业集中区改造提升,继续做优中韩产业园、苏宿工业园区、宁淮特别合作区等多层次合作平台。五是支持在“双碳”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差别化分解能耗总量和双控目标。六是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让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更崇高

  吴胜兴(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员会)

  吴胜兴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建议:一是规范全省教师宣誓制度。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等好老师标准融入誓词,在新教师入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重温誓词。二是明确划定教师职业底线。对专业水准不高的教师,逐步实施末位淘汰;对触犯职业底线的行为,建立一套严密的处罚方式。三是全面提升教师待遇地位。在工资待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倡导“教师优先”;鼓励教师弹性上下班并出台配套细则,让教师在“多劳”中获取足额报酬;进一步完善教师荣誉制度,提升教师地位。四是创造优越的软硬件环境。配强教务工作人员,确保教师心无旁骛投入教学;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保障教师自信从容应对信息化浪潮;鼓励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师享有教学自主权。五是实施江苏名师培育工程。分学段、分学科、分专业,每年各选拔100—200名优秀教师列入培育范围,以3—5年为周期逐年优选、深度提升;成立名师工作室,设立专题网站展示培养对象成长历程、教育教学成果;力争到2035年形成20万人规模的名师队伍,到2050年锻造出足够数量具有江苏风格、江苏特质的教育名师。

  依托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 打造工业品B2B垂直跨境电商集聚区

  周晓敏(代表民建江苏省委员会)

  周晓敏

  随着工业互联网成为“新风口”,垂直型的工业品B2B(企业对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将迎来新的发展浪潮。建议:一是争取在江苏自贸试验区对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政策改革先行先试。试点改革高价值工业品的出口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建设工业品B2B跨境电商通关基地,创新海关监管,实现海关等口岸管理部门对货物的集中监管查验。二是对入驻集聚区的平台企业建设多功能跨境电商海外仓给予专项支持。鼓励省属国企和驻苏央企与平台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及物流渠道;引导平台企业海外仓从一站式代发的单一功能仓转变为多功能物流中转中心。三是建设工业品线下跨境交易中心,在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打造永久性展馆集群,打造跨境电商直播服务基地。定期举办国际博览会,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业品跨境电商发展格局。四是利用省属高校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增设跨境电商课程,制定跨境电子商务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及评价规范,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评价系统,支持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各类跨境电商人才培训。举办B2B跨境电商创业大赛。注重国际法和国际贸易领域法律人才的培养。

  把“双减”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落实好

  朱毅民(代表民进江苏省委员会)

  朱毅民

  “双减”是中共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建议:一是统筹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与“双减”政策落地,解决教育健康发展内驱力不足问题。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推进义务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落地,同步深化高考中考改革;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开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达成减负共识。二是统筹校内与校外,同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夯实教育教学主阵地。探索丰富延时服务师资激励措施,鼓励引导优质校外培训资源参与校园公益服务;鼓励教师聚焦课程整合、课堂效率、作业设计、多元评价、课后服务设计,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实绩评价机制。三是统筹部署落实与风险防范,同步推进政策配套与工作开展,做好安全与保障工作。适度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探索制定省内分区分层分类延时服务收费指导意见,及时足额发放教师延时服务补贴;出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审批监管工作细则,让学校和家庭拥有更多教育自主选择权,回归教育的初心使命。

  数字赋能医药健康 打造数字创新优势

  吴建坤(代表农工党江苏省委员会)

  吴建坤

  当前,我国数字医疗总体处于高速成长期和红利收割期“双期叠加”的历史机遇期,各地加速布局。建议:一是制定数字医疗专项规划,加强高位引领。制定我省数字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融合的数字医疗产业专项规划,实施容缺、容错、容新的监管模式。二是组建江苏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打造我省数字医疗与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江苏卫生健康云,规范化开展数据收集、管理、协同和调用。三是组建江苏数字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调创新资源,加强技术引领,参与国家数字医疗设备与系统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规范市场应用。四是鼓励数字医疗关联企业跨业创新。推动现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园向数字医疗产业园转型,支持创新型数字医疗设备纳入国家和省数字健康医疗应用示范工程。五是打造云智慧未来医院数字医疗枢纽。依托江苏政务一网通办、江苏健康云等平台,统一省级号源池、设立诊前智能预问诊、建成“上车即入院”急救体系、推进脱卡就医、实现“无感支付”。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数字医疗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数字医疗学科,培养专业人才。

  以种质资源支撑种业发展 以种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曹丽虹(代表无党派人士界)

  曹丽虹

  我省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支撑种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建议: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力度。设立种质资源保护专项,支持长期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保护工作;建立长三角种质资源创新联盟,强化区域特色促进种子企业和科教单位深度合作;支持建立种质资源综合基因库,构建种质资源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平台,实现种质资源向遗传资源的转化。二是提高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率。设立新基因发掘计划,增加对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和深度评价力度,坚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研发同步推进;在奖励机制、权益分配等方面支持种质资源主动服务市场、产业和发展;创建引导机制,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科研绩效考核政策;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种质资源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三是构建种业自主可控的创新体系。开展育种理论、通用技术等基础研究,推动分子育种等新技术的实践应用,创制具有高抗、高质、高产性能的绿色、突破性育种新材料;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企结合的商业育种体系;加强种质资源发掘、分子育种检测、商业化育种、新品种测试等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增强种业原始创新能力。

  聚焦双碳目标 助力民营企业低碳绿色发展

  薛驰(代表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薛 驰

  为促进民营企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如期完成双碳目标,建议:一是改善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外部环境。在疫情影响和节能减排双重压力下,相关部门要提高执法精准度,灵活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最大程度上避免紧急停产情况发生;完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评估体系,提高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投资积极性。二是降低民营企业节能减排投入成本。金融机构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的纠错、容错机制,为节能减排贷款专项资金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建立低碳基金协同减排完成减排指标。三是引导民营企业主动实施低碳转型。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低碳民营企业,树立低碳发展新标杆,并增强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等方面的国际认证度,在开放平台里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各级政府部门在招标活动中将民营企业低碳环保属性纳入参考因素,提高民营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四是帮助民营企业降低节能减排投入风险。开设低碳减排培训课程,引导企业科学有效参与节能减排。提供政策“集成式”定向支持,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服务,提高企业低碳化转型投入效率。

  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强磁场”作用 助力江苏科技强省建设

  陈发棣(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

  陈发棣

  我省新型研发机构(以下简称新研)已成为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的重要力量。建议:一是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功能发展定位。完善支持新研发展的政策举措,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对新研的管理;建立共建高校专利确权、创新人才激励、新研动态调整等工作机制。二是统筹人才布局,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建立更加灵活弹性的引才用才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人事及薪酬管理办法,赋予新研人才更多股权分红,最大限度保障科研人员潜心于研究;推行“双重聘用”制度,允许高层次人才在新研和高校同时从事科技创新与科研教学活动,加大对横向科研项目奖励,稳定高层次人才预期;完善外籍人才来华工作永久居住权申报途径,使新研成为集聚全球高层次人才的新“高地”。三是构建循环机制,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构建“科—技—产”和“产—技—科”双循环,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优化新研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架构,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科技创新能效;鼓励分行业、分领域、分阶段建立政府引导型风险投资和创投基金,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研究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建立不定期评价及动态调整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赋能“江苏智造”全产业链

  王学锋(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

  王学锋

  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建议:一是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布局全新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城市基础设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形成新的基础设施。二是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试点示范建设。建设一批创新型综合数字产业园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高效融合、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高效体现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三是加快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业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平台,完善数字经济“双创”体系,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四是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及引进工作。高等、职业院校等要丰富相关专业,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强化对数字化、智能化教育和培训的支持,人社部门要将数字经济新职业培训评价项目纳入本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两目录一系统”。五是建设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字资产价值。推动数据分类确权,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准则,开展数据开发利用试点。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