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一老一小”问题既是民生关切,也是“国之大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化城乡养老服务”“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养老托育议题展开热议。
近年来,我国“一老一小”领域的国家部门规划和政策密集出台,“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保基本、促普惠、市场化不断展开。“但社会对养老托育的需求,尤其是高质量的养老托育需求仍十分迫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泗洪县分公司归仁邮政支局支局长殷勇说。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养老服务床位813.5万张,同期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4000万,加上空巢、留守、高龄老年人等都急需照护,社会化养老需求较大。2020年,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有255万个,随着全面三孩政策落地实施,多孩家庭对托育服务的迫切需求也进一步增加。“但居家社区服务供给、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殷勇说,从养老看,目前我国较为普遍的养老模式主要为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公益性养老和一些民营的养老机构等,近两年“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虽有一定发展,但还存在缺乏医保政策保障,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投入大、积极性不高,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他建议,要建立并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加大财税、信贷、土地、人才等相关政策支持,同时完善养老医保政策,将养老健康监测、健康指导、康复治疗、养老护理等医养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让老人住得起、养得起。
“目前,江苏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35万人,如按照1:6的配备比例,需要专业养老护理员17.5万人,缺口超过12万。”作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全国人大代表、南通佰仁堂常青乐龄护理院院长助理李楠楠对养老护理员缺口逐年扩大的问题十分担忧。“养老护理院的工作和医院一样‘三班倒’,工资待遇却比不上医院,很多年轻人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她在调研时发现,医美、体检等行业蓬勃发展,成护理专业毕业生的热门就业选择。想让年轻人长久留在养老护理院工作,并不容易。“建议国家层面出台专门相关政策文件,重点聚焦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岗位津补贴发放、提升职业荣誉感等内容,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李楠楠说,同时还可以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开展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养老行业再就业。
令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高兴的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这无疑能在一定程度减轻家庭负担。“但3岁以下婴幼儿的育儿压力,在普惠托育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尤其是城市多数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0-3岁婴幼儿要是老人或保姆照护,家庭教育质量不高。”施大宁建议,政府应加大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支持力度,落实托育服务专项经费,列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同时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由教育部门统筹,在基本公共教育体系中加强托育管理,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设置婴幼儿教育专业,统筹安排托育机构与幼儿园发展规划等。
“人民群众最需要负担得起、方便可及的服务,最需要身边的服务,因此普惠和就近应当是推进养老托育公共服务的重中之重。”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认为,政府应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各类各样的养老托育服务向社区延伸、向家庭延伸。“比如,可以鼓励慈善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在街、乡、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汇聚社会力量开展托育和养老基本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托育服务场所、设备产品,并配套企业和家庭的融资租赁和回购共享政策。大力培育发展养老托育类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支持对有意愿的社区物业服务人员、全职妈妈和低龄老人进行养老护理、托育照护、关怀慰藉、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
当前,养老托育机构的质量和可靠性也社会至为关心的问题。比如有的机构服务质量不高,收费不合理;有的机构缺乏诚信,甚至“跑路”,骗走老年人的“保命钱”,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袁亚非认为,除了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外,应当推进智慧养老标准化建设,支持优质养老服务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建议对养老服务企业的服务实行GPS轨迹跟踪、异常工单自动识别等,并通过不定期抽查平台信息、服务对象回访等方式,实现政府动态监督职能,督促养老服务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形成行业良性竞争和发展的格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徐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