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这几天,审议报告、讨论国是,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崇川区常青乐龄老年护理院院长助理李楠楠很忙碌也很充实。在会上呼吁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同时,她也始终牵挂着护理院里240多位失能半失能的老人。
“有空就会看看护理院工作群的消息,和同事交流下老人们的情况,毕竟照顾老人不能大意。”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姑娘说,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对老人有一种特殊情感。这也让她毅然辞去护士工作,成为一名不被父母看好的养老护理员。
短发、圆脸、笑眼,加上始终如一的耐心、热情、专业,让李楠楠很快成为老人们的“忘年交”。从一开始为老人端茶、喂药、擦背、吸痰等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到现在从事院内管理,为招纳护理人才、壮大养老事业呼吁发声,她已经坚持了10年。“从来没想过放弃,最苦最累的时候也没有过。”在李楠楠看来,照顾老人,光有爱心是不行的,关键是专业要过硬,服务也要细致。更重要的是能理解老人,多换位思考,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
李楠楠说,护理员看似门槛不高,要坚持下来并不容易。她在多家社区实地调研发现,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大、流失率较高、年龄结构不合理,养老机构招人难、留人难、队伍不稳定等难题普遍存在。“护理院校毕业的年轻人们除了医院,更倾向去医美、体检等行业。”
为了让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5年来,李楠楠坚持为老年人发声,为基层护理员代言。2019年,她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专业队伍建设,恢复护理员资格证”的建议,随后在多方共同呼吁下,护理员资格证考试制度恢复。各地护理员的待遇也在不断提升,很多地方为吸引人才进入养老行业,还发放入职红包。
但这距离“补齐专业人才缺口”还远远不够。此次两会上,李楠楠又郑重提出一份建议,希望国家层面出台专门政策文件,构建完善养老护理人才政策支撑体系,通过鼓励引导高等院校设置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开设涉老学科课程、加快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化培训等,吸引更多年轻力量、社会力量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现在帮助到更多的老人,就是在帮助未来的自己。”李楠楠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