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当好新时代的“新农人”
2023/03/08 13:30  新华报业网  

  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成为新市民,另一方面农村对人才需求很大。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总书记提到的魏巧是一位80后土壤学硕士,2017年,魏巧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镇江农村,成了一名“新农人”。通过几年的磨练,她深刻地体会到,“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农业是大有可为的事业”。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就需要更多的像魏巧一样的“新农人”投身希望的田野。作为新时代职业农民,他们不仅胸怀创业理想,拥有更多的农业知识、更多的先进技术,而且懂创新、会营销,他们植根于农村,创业于农业,成功于农业,必将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持续吸引、培育大量有文化、有技术、有梦想、有情怀的“新农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就要让乡村这个大舞台亮起来。首先,充分发挥本地产业资源优势,搭建“新农人”就业创业平台,让更多人才能够在农村地区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对乡村振兴急需的人才开展订单式培养,地方、高校各司其职,形成综合立体的人才培养方式。其三,要适当提高农村人才待遇,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给予住房补贴等,建立政府服务联络机制,实时帮助解决其创业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此外,要强化对乡村人才的关爱、激励,让“新农人”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让他们有职业认同感、成就感。要让乡村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回得去,还要打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打破身份限制、编制限制、社会保障限制和成长通道限制,让城市人下得了乡,解除其后顾之忧,能够专心创业,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之上。

  新时代的“新农人”是幸运的,他们站在了时代风口。新一轮农业农村改革已经启幕,随着支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加速出台,会有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追求的人投身农业、成为“新农人”,也会有更多的“新农人”以农为业、以农为乐、以农为傲、以农为生,成为职业农民,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新的活力,共同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胡波)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