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农业大省,江苏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需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徐志明。
记者:江苏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实现“农业强”目标,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力?
徐志明:按照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我们应重点从三方面入手加快农业强省建设。一是增强供给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二是增强科技实力。加快种业振兴,加快数字化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立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品质标准体系。三是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承包地流转,扶持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比如,盐城亭湖的“小田变大田”改革,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江阴、姜堰等地的家庭农场展开特色发展与联合发展改革试验。
记者:乡村振兴需要呵护绿水青山、留住乡愁记忆。在合力共绘“农村美”方面,我们今后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徐志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是政府带动企业、农民等各类主体共同实践、改造提升的过程。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手段及技术介入,激发自下而上的微观主体内生动力,双方相向而行,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治久安。不仅要注重顶层设计,提升管理协作效能,还要发挥市场功能,构建绿色发展格局。划分政府与市场、农民的责任边界,减少过多行政化的包办代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进一步打破入市“玻璃门”屏障,增强企业活力,激励他们正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尊重农民意愿,培养自治参与能力。
记者: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在实现“农民富”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做好哪些工作?
徐志明: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要做到“就业富民、创业富民、产业富民、改革富民、政策富民”。一是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二是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顺应产业发展规律,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提升农业多元价值、拓展乡村多种功能,繁荣乡村富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向广度深度进军,有效挖掘产业内部增收潜力。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不断提高农民土地收益。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动集体与成员共享发展改革成效。四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等利益补偿机制,确保各类补贴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民。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更大力度向农村倾斜,让农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左中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