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捕鱼人’变身‘护鱼人’,让长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多次被提及。乡村治理、退捕禁捕,一幅山清水秀新画卷正在脚下徐徐展开。今天#我有一段话 捎给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江河湖畔,听听关于人与自然的故事。
一排排支架,一片片果园,走进仪征市马集镇合兴村,虽是惊蛰刚过,但园中盎然的春意已弥漫满园。“今年果子肯定又是一波高产,我们的日子越过越‘莓’好了。”合兴村党总支书记孙星星说。
2018年,孙星星退伍来到合心村后,发现黑莓的种植效益远高于传统种植,亩均收益高出水稻、小麦等常规作物近3倍,黑莓产品销售也很好,但目前黑莓产量无法满足深加工需求。孙星星看准黑莓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坚定做好黑莓文章的发展思路,力争让黑莓产业走出一条“强农兴农”的路子。经过多方请教,孙星星耐心做群众工作,准备带领大家大干一场,全面推广扩种黑莓,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但是对村民来说,黑莓属于新物种,大家都不愿意尝试。为了打消村民顾虑,孙星星带着村里的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先行“试水”,共流转500多亩土地率先种起了黑莓,第二年就有了收益。农户看到了效益,纷纷开始了黑莓种植。目前种植面积约8000亩,合心村成为中国黑莓单体种植规模最大的区域。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多次被提及,这让孙星星的信心更足了。一方面,他积极谋划,在前期编制的特色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基础上,深度走访调研,征求群众意见,紧扣黑莓产业中远期发展,制定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力争早日推动黑莓扩种、新上关联三产项目。另一方面,包装推介,将黑莓种植区、参观区、生产区等连点串线成片,在关键道口新建一批节点标识标牌、指示牌、指引牌,加强沿线景观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黑莓小镇。
“我们准备再扩种200亩,主要是以意扬林这块土地为主,把它重新利用、重新恢复,同时我们以支部包括企业、农户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种植。”扮靓门前景,以美丽村庄践行为民理念,改善周边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家门口不仅有果香,日子更‘香’。”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协助巡护员周忠亮指着对岸说:“‘京口瓜洲一水间’说的就是这里,京口就是我们脚下的镇江,瓜洲就是江对面的扬州,‘一水’就是我们面前这条长江,王安石望着瓜洲渡口时,背后就是西津渡。”
周忠亮今年59岁,是第三代渔民,也是镇江第一批上岸的渔民。他在2020年元旦正式成为镇江市润州区协助巡护队的一名巡护员。“我爷爷和爸爸都是渔民,我也在船上出生,从事捕鱼工作40年。小时候经常下水游泳,岸边有水草的地方,河虾多得戳腿,我随便拿个网子都能捞一盘河虾。”周忠亮表示现在有时还会忍不住挽起裤腿下水,看看鱼虾回来了没有,他特别希望长江能像以前一样充满生机。
镇江市润州区是长江禁捕退捕“一江两湖七河”227个重点县(市、区)之一,辖区长江岸线31公里,包括了省级江豚保护区、市饮用水源地等重点禁捕水域,沿江滩涂密布、河汊多变、芦苇丛生,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集聚,涉渔风险大。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充分发挥退捕渔民熟悉水环境的优势,通过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公开招考,招录了9名协助巡护员,组成了镇江市首支专职护渔队,退捕渔民从“捕鱼人”化身“护鱼人”,成为禁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从“靠水吃水”到共护长江,镇江渔民退捕上岸后,仍然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续写着“春风再绿江南岸”的美景。周忠亮说,既然当了“护鱼人”,就要守着长江,“我希望通过我们护渔队的努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挥所长,让长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惠虹 通讯员 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