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徐工消防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景象,现场技能工艺师吴夫顺俯身观察刚刚焊好的剪叉式高空作业车车臂架单杆,他指着均匀的焊缝感叹道:“焊接机器人稳定的高品质输出,是7年来产能连续翻番的重要原因。”
“从业20多年来,我深刻经历着我国制造业从基础领域向高端制造方向发展,制造业生产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从国企到民企,智畅机器人副总经理龙深源感受到日益澎湃的创新氛围,督促企业不断增强“专精特新”技术引领能力。
发现智能制造之美,今天#我有一段话 捎给总书记#互动栏目迎来两位投身制造业20余年的网友,听他们讲述高端化、智能化的制造业景象。
机器轰鸣、火花飞溅的生产车间,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结构分厂现场技能工艺师吴夫顺一待就是29年。“刚进厂时,焊接工一天下来身上都是油污,现在的技能工人更多是参与生产线上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护工作,工作一整天还能干干净净。”
徐工消防的产品生产线从下料、弯形、加工、拼点、焊接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180多台智能化设备助力生产。当自动化系统融入生产线,制造的精度高了,生产的效率高了,技能工人工资提升了。
智能制造本质是制造,关键在智能,以大数据为依托,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以焊接机器人为例,吴夫顺参与研发时,生产出的产品总会出现焊接变形的问题,通过对焊接方式、焊接顺序的反复研究,最终摸索出采用反变形工艺方法以及优化工装夹具、焊接工艺的方法解决了结构焊接变形问题。
尽管困难重重,吴夫顺参与研发智能化生产线的热情不减,“徐工消防二期基地正在建设,我要多到外面学习先进技术工艺,争取建设出更高端更智能的现代化工厂,力争成为应急救援和高空安全作业行业领域‘智改数转’引领者、新标杆”。
“调试过程中注意各设备运行有序,机器人卸曲动作、码垛与捆扎机的动作节拍要一致,必须保证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输出逻辑准确性。”在徐州智畅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车间,副总经理龙深源正在跟技术员进行白酒曲块智能码垛技术调试,该项目是洋河泗阳基地酿酒设备自动化集成系统核心模块之一,项目上线后可节省70%的人工。
智畅公司主要研发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及产业化落地,其核心技术“交互式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和“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军工、智能工厂等领域,已申请专利130余项、软件著作权3个,牵头起草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国家标准3项。
2021年,智畅凭借30多人团队实现年产值3200万元;2022年,团队成员增加至150人,年产值破亿元。“科技型企业有着裂变式的发展潜力,2023年公司产值预计突破2.5亿元。”龙深源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这番话说到了龙深源的心坎里,他表示,面对研发高投入和行业竞争,企业做大做强尤为不易,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前行,增强“专精特新”技术引领能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 陈彤 张俊哲(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