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横穿江苏东西433公里,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涵养着江苏1/6的沿江生态,提供70%以上的饮用水来源。如何守护好一江清水,展现出她的秀美容颜,一直是政府“智囊团”——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面临的课题。他们如何“把脉开方”,我们一起来看看!
“前一段时间,因工作需要我去了一趟南通市五山地区调研。在调研工作时,我发现原来的生产岸线已经变成了美丽的滨江公园,不少当地居民在那里散步,构成了一幅美好江岸画卷。”采访之初,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所长凌虹这样告诉记者。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一方面为全省水环境重大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回应水环境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专报报送省政府。此外,水环境研究所还开展了包括水生态功能分区、有机毒物、水生态调查评估等在内的前瞻性科学研究。
凌虹给记者看了一组数据,以此证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明显提升。她说,2020年,长江干流江苏段以及主要入江支流的国考断面水质实现了优良率100%,比2015年提升44.5%和27.3%。江苏省长江整个流域水域的国考断面优良率是92.2%。比2015年的优良比率提升了29.8%。劣V类水体也实现了全面清零。
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作为严谨的科研工作者,更作为提供省政府重大决策技术的支撑者,凌虹认为尽管长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但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保护长江任重道远。“长江水质总体良好,但干流局部水域、部分支流河段和湖泊还有被污染的情况。沿江污染型产业分布密集,导致了污染物排放基数大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凌虹说。
在凌虹看来,想要更进一步守护好一江春水,需要加强长江上下游间的协同治理。沿江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治理与环境监督方面需要统一规划,支持生态收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之间通过资金补偿、产业转移、人才交流等多种方式建立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
同时,还需强化空间管控,优化布局。建立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并依据长江大保护实施进展实行定期评估、动态更新。此外,还需加强生态修复以及风险防控,做好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累积风险防控。
“在法律层面,需要加快推进涉及长江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协同治理、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等一揽子重要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长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跨区域司法协作机制等,真正实现长江经济带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凌虹告诉记者。
凌虹在工作考察 资料图
无论是上下游协同,还是推进制定法律法规,如果不真抓实干,保护长江的宏伟蓝图就可能会落空。在凌虹的记忆中,有这么一件曾经棘手的事,通过团队协作画上了圆满句号,也反映了江苏在水环境保护上一丝不苟的态势。
2019年全国开展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水环境研究所接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的邀请,对江苏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做出评估。“说实话,以前都是做水环境方面法律法规编制工作,对13个设区市水污染防治实施情况评估是第一次。面大量广,刚开始的确不知从何入手。后来,我们联合南京大学组成了10多人的工作小组,对法律法规逐条梳理,设定方案后分成了三四个小组分别前往各市调研。”凌虹告诉记者。
评估工作开始在春季,结束在夏季,三四个月的时间团队就完成了全省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评估。凌虹说:“当时我们发现部分地区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污水治理状况较差等都是现实存在的‘短板’,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整改措施等。后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还给我们发来了表扬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凌虹说,她和同事们今年继续为省政府水环境决策做好技术支撑,首要任务是做好《江苏“十四五”水环境保护规划》。
(时长:00:35)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
点击了解详情>>
策划:任松筠 田梅
统筹:孔德信
文字:李爽
视频:张琦
制图:朱丹清 陶蓉
交汇点“后浪”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