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鱀豚、中华鲟现在都面临着功能性灭绝。现在,我们‘长江微笑天使’江豚的保护至关重要。”“我们在徐州也拍到了‘顶级捕食者’金雕的照片,保护的丹顶鹤、麋鹿的种群都是在稳步增加。”“在一些湖泊、湿地里面,我们现在都发现了水蕨,水蕨是国家二级的珍稀濒危植物,对水环境的要求质量特别高……”谈起这些珍稀濒危物种,来自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杨国栋如数家珍。
这些珍稀物种都回来了
2017年到2019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县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包含了39个县域。在2020年5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江苏首次公布了此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共记录省内物种数4588种,根据经验,试点调查到的种类数通常占实际种类数的70-85%左右,可以预测出江苏的生物物种数至少在5500种,甚至可能达到6500种以上。“记录到的珍稀濒危物种大概有15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现在大概评估出来可能有90多种,根据分级分为一级和二级的大概有30多种。”杨国栋说。
震旦鸦雀
通过这次调查,一些珍稀物种再次在江苏被发现,它们“都回来了”。“比如东方白鹳,之前大家都以为在江苏分布很少,但通过2017年到2019年的调查发现,江苏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比较好的湖泊、湿地,都有大量东方白鹳聚居;还有河麂,俗称‘獐子’,数量也不少;我们在连云港发现了豹猫,还在徐州发现了‘顶级捕食者’金雕,甚至拍到了照片;传统意义上进行保护的丹顶鹤、麋鹿等,种群都在稳步增加;在江苏的很多保护地,比如洪泽湖保护湿地里,由于生态环境比较好,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就地繁衍,本应是候鸟的它们现在变成了留鸟。”
随着气候的变化,很多物种的生命地、活动范围都在扩大,例如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中华虎凤蝶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勺嘴鹬在江苏的分布区进一步扩大;“以前在苏南地区才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现在在南京溧水也有发现”。
除了鸟类、鱼类能体现生态系统的变化,植物也能直观地反映生态系统的变化。调查发现,很多珍稀濒危植物也都在江苏“扎了根”,比如:宝华玉兰、秤锤树等。“特别是秤锤树,它是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首先发现的模式物种就在南京,这次发现的不止一、两棵,而是秤锤树的野外种群。”在江苏的一些入江湖泊和湿地里,杨国栋和同事们还发现了水蕨的身影。水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特别高,水蕨的发现也直接表明了江苏对入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成效。
从标本里看到生态的改变
省环科院生态所的库房陈列着数以千计的动植物标本。这些标本每一个都很珍贵、极具科研价值,通过这些标本,普通人可以更直观深刻地了解我们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蝴蝶是一种对环境敏感度很高的物种,同时比一些鸟类、昆虫更容易被检测到,分布也更广,特别是蝴蝶与蜜源植物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通过采集蝴蝶标本和对蝴蝶进行阳线探查,可以构建出生态系统间的关系网络,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印证关系;可以通过蝴蝶种群的数量和种类,来判定一个生态系统的好坏,“而不再只是用一个冷冰冰的理化性质的数字体现”。
䴙䴘标本
䴙䴘是广泛分布于江苏湿地生态系统里的鸟类。别看它体型小,但是它对水质要求特别高,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和关联度也很高。在南京城东的月牙湖,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湖边和湖心岛上都发现了小䴙䴘的身影,“这就是环境改善最直观地证据”。
江豚是长江十年禁渔的“晴雨表”
随着近年来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工作的开展,长江、长江江苏段的水质变化肉眼可见。杨国栋说,十年禁渔刚刚开始,未来,长江水生生物、鱼类种群变化趋势,可以通过EDNA、环境DNA和声呐等无害手段,对鱼群进行长期的定点观测和跟踪监测。
其实,保护生态系统、维持其平衡发展,不单单是针对一个物种、一个种群,而是与它食物链的上游和下游的物种都有所关联。长江江豚是目前为止长江里“最顶层的捕食者”,喜欢吃鲫鱼和一些底栖生物。“这也构成了一个一个下层的食物链。长江江豚将会是十年禁渔工作的主要的‘晴雨表’。”杨国栋说,保证长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也就是在保护“微笑天使”江豚。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点击了解详情>>
策划 任松筠 田梅
统筹 孔德信
文字 邓晓琦
视频 高鑫
制图 杨晓珑陶蓉
交汇点“后浪”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