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些就是刀鱼。把网拉起来,能看得更明显。”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南通海安市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探访长江珍稀鱼类繁养殖基地——中洋河豚庄园。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朱永祥告诉交汇点记者,自己从事水产行业已经有40多年。被称为长江三鲜的河豚、鲥鱼、刀鱼历来是沿江地区食客们心头最鲜美的滋味。
不过,随着长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长江鱼类的种群越来越少,不少都已难觅踪迹。“早在80年代末期,我还看到过鲥鱼。后来,就再也没见到过了。时至今日,鲥鱼已功能性灭绝。就鲥鱼标本来说,全国也就只有3到5件,其中一件鲥鱼标本就在南通海安滨海新区的江苏中洋集团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中鱼类国家工程研发中心珍藏。”朱永祥说。
鱼类标本
作为水产行业的从业者,朱永祥觉得自己和团队有义务保护长江鱼类。无毒河豚,便是他们最早的“作品”。自古以来,民间谚语就有“拼死吃河豚”来比喻冒险做某件事。可见,河豚的鲜美与剧毒形成了千古矛盾。中洋集团早在1994年就与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世界上首次“长江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从河豚内源的遗传、性腺发展和外源的水环境、饵料等方面进行控毒研究。2001年1月,经国家疾控中心检测,中洋河豚为“无毒物”,宣告世界第一条无毒河豚诞生。
走进长江珍稀鱼类繁育中心的养殖温室,记者看到学名为长江暗纹东方鲀的河豚,在水里游来游去,智能化的饵料投喂设备在养殖池一侧,按时按量投放喂食。同时,智能化设备不间断为鱼群供氧,屏幕实时显示水温室温,还有专门的幼苗孵化桶。
在另一侧养殖温室池塘里,记者看到一条条银镰般的刀鱼在此畅游,这是在大自然中已经看不到的一幕景象。江苏省刀鱼养殖,主要是中洋集团、扬中江之韵两家。中洋集团与江苏省淡水中心进行了刀鱼课题组合作,刀鱼的人工驯养足足花了6到8年的时间。
“本世纪开始,我们感觉到刀鱼濒危,也研究了长江刀鱼的繁殖、驯养。刀鱼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离水即死。为此,我们一直潜心研究,也一度怀疑人工养殖刀鱼能不能继续做下去。最后,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也成功了。”朱永祥说。
据了解,全人工繁育刀鱼技术的创建与应用,是中洋集团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这项成果已经获得2015年度江苏省科技奖一等奖。现如今,科技人员还攻克了长江刀鱼仿江海洄游生态养殖技术。只有保持江海洄游这一生物特性,才能有效促进人工养殖下的刀鱼肥满,性腺发育良好。
此外,中华鲟、胭脂鱼、松江鲈鱼等也已实现人工养殖。采访中,朱永祥表示,目前长江珍稀鱼类中大部分种群已经留存下来,实现了人工养殖。养殖技术已经成熟,产量不断提高。每年,鱼苗还会按时按量地投到长江中增殖放流。
他坦言,长江10年禁捕是国家宏观战略,对水产行业来说是个利好。因为长江保护后,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也借着10年保护,在长江珍稀鱼类人工养殖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时长:00:40)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
策划 任松筠 田梅
统筹 孔德信
文字 李爽
视频 王瑞枫
制图 杨晓珑 陶蓉
通讯员 康传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