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定桥到大胜关,秦淮新河流淌入江、扬子江水奔腾不息。
在秦淮新河入江口,绿荫重重,一颗江畔“绿肺”健康“呼吸”着。它就是南京雨花三桥湿地公园。南京是整个长江流域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稳定栖息的城市,而这里,恰有一处绝佳的江豚观测点——江豚广场。
在这片水域,江豚不时地探出圆圆的脑袋,引来不少市民前来观测。“最兴奋的应该就是小朋友们了。”雨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容环境部副部长许伟介绍道,经过改造提升,现在这里几乎天天都可以看见江豚跃出水面,有时候还能看到江豚“一家三口”集体浮出水面。
江豚广场岸线长度935米,包括500米的滨江岸线和435米的秦淮新河岸线。这里除了有开阔绿地、观江平台,还有一些遗存的工业元素——橙黄色的旧潜水艇、高大的桅杆、锈迹斑斑的绞锚机和铁锚……“这里原先是金大妈码头,一个货运码头。”站在江畔的“观豚景观长廊”,许伟说:“这也是由码头廊道改建而来的。”
曾经,三桥湿地公园及周边有很多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对长江的水质没有什么污染,但是对沿江岸线和江滩、河滩生态破坏严重。”他回忆道,当时的长江岸线和秦淮新河的岸线上,死气沉沉的,没有绿化、没有树木,“周边你想见到一条鱼都非常难”。
后来,通过关停、搬迁岸线企业及码头,雨花经济开发区对岸线进行了系统的整治改造和生态修复。“把企业搬迁之后,还没有开始打造江豚广场打造的时候,我们就看到江面上逐渐有鱼儿跃出水面,”见证了码头“从有到无”的许伟感慨道:“减少了人为的干扰,水生态系统也是会慢慢恢复的。”
现在,据许伟介绍,这里的岸线已经基本恢复到人为破坏以前的情况。沿着码头栈道,市民们可一直走到江边,看江天一色、听江涛拍岸。
滚滚江水、浩浩烟波,引来人们极目远眺,也勾起了许伟的童年记忆。“大概是6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登上南京长江大桥,俯瞰整个江面时,感觉就好像征服了长江一样。”也许是想起儿时的天真,许伟笑了笑,继续说道:“但是长大后我才明白,长江其实是一位宽容的母亲,我们从来都没有征服过她。不但没有征服她,反而还不停地向她索取。但是现在,该是我们回报母爱的时候了,我们要保护好长江,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江水东流无限情。
长江,孕育了南京生生不息的地域文明;南京,也对长江回报以深情。
近年来,南京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定力,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推进《南京魅力滨江2035》规划等,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今年5月6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生态环境修复基地名单的通知》,三桥湿地公园被授予市级生态修复基地——雨花三桥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基地。6月8日,基地正式揭牌。
“我们将在湿地公园内高标准建设本土物种生态修复基地、增殖放流基地、碳汇林基地和法制科普宣传中心。”在许伟看来,“长江大保护”不单单是一个口号,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他举例表示,“十年禁渔”就是一个生动实践,是长江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从近段时间的三桥湿地公园沿岸来看,禁渔之后,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水下的水生物越来越多,而且长江江豚、长吻鮠鱼以及鮦鱼的活动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江豚广场,见证了从旧码头到新公园的变迁,也是连接鱼嘴湿地公园和三桥湿地公园的绿色纽带。许伟说,未来,这里还将建造一条行人桥,跨越秦淮新河,联通两大公园。
旧时的货运码头已成为历史,而今天的江豚广场乃至三桥湿地公园,正如一颗江畔生态“绿肺”,有力地“跳动”着,续写着生态修复的新故事。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
策划 任松筠 田梅
统筹 孔德信
文字 丁叮
视频 王子杰 谭倩文
制图 郄立云 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