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话长江 | 绿水湾里“养水”
2021/07/18 12:58  新华报业网  

  长江南京段北岸有一片浅滩湿地,名叫“绿水湾”。

  20世纪80年代,绿水湾所在的水域,被划给南京市浦口区农业农村局下属企业长江水产养殖场从事水产养殖。“退养还湿”后,绿水湾逐渐成为高颜值的“城市绿肺”,如今已是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省级湿地公园。

  在这里,20名巡护队员每天分3个班次,轮流巡护长江岸线约10公里、4132亩地。这是赵风文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赵风文便是之前养殖场的场长。如今身份转换,他也从“靠水吃水”的水产养殖人员,转变为“养水净水”的生态保护者。“十年禁捕禁钓这个政策,我看是绝对英明的。”他说。

  起初,他同很多渔民一样,也产生过迷茫,担心失去渔船渔具便失去生活的依靠:“十年禁渔,渔民何去何从?生计还有着落吗?”但很快,这个疑虑便被打消了——相关部门拿出了多项务实举措。“例如对超过工作年龄的纳入社保、对有劳动意愿的进行转产培训,还对参与禁捕禁钓和江豚保护工作的人员适当地发点补助,”赵风文介绍道,“目前我们单位转变成‘护鱼人’‘护豚人’的有20人,占在职人员的近三分之一。”

  据报道,南京全市1366艘持证渔船、2675名渔民全部退出生产性捕捞,捕捞渔船渔具全部处置、渔业船舶证书全部注销、渔民补助全部发放,退捕专业渔民落实“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待遇。

  与此同时,为了传承和展示中国传统渔业捕捞文化,销售和展示渔业特色产品,提供退捕就业信息中转和转产渔民交流、培训功能,渔民驿站应运而生。7月8日,南京绿水湾渔民驿站正式揭牌,这也是江苏首批挂牌的渔民驿站之一。

  炎炎夏日,芦苇荡密不透风,水边还有虫蛇出没……在相对艰苦的户外工作环境中,赵风文和同事们拿着防暑降温的药包,坚持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巡护。“看到有非法捕鱼钓鱼的,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劝离,劝离不听的话我们就会报警。”他解释道,因为芦苇荡内环境复杂,为尽量避免威胁到人身安全的冲突,“我跟巡护队员说,必须要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报警,请警察来处理”。

  工作了30多年的赵风文,回想起自己十七八岁时,“5个生产队一天打捞的长江刀鱼总共能有1万斤左右”;而到2019年长江刀鱼率先禁捕前,“总共捕上来的量几斤都不到”。他深深意识到,禁捕禁钓,刻不容缓。

  “过去捕鱼是为了生计,现在护鱼是为了子孙。”对巡护队员们而言,护鱼、护豚的工作让他们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昔日捕鱼者,今日护江人。十年禁渔,让长江休养生息;设立渔民驿站,让曾经的渔民们有了新的归属。

  赵风文表示,绿水湾渔民驿站接下来还要进行改造,要让驿站通水通电,并建成转产渔民交流会议培训中心、退渔禁捕工作展示中心和水生生物保护科普宣教中心。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点击了解详情>>

  策划 任松筠 田梅

  统筹 孔德信

  文字 邓晓琦 丁叮

  视频 余勤雍

  制图 郑玲玲 陶蓉

  后浪工作室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