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话长江 |“鲁奖”诗人胡弦:破解“长江密码”
2021/11/07 18:02  新华报业网  

  “游船从桥下驶过,新鲜油漆味像难抑的兴奋。但水知道,它只能独自穿过解说词,穿过一段段既无出发、亦无归来的声音……”这是诗集《沙漏》中节选的一段话。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曾凭借《沙漏》荣获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作为诗人的胡弦,长江给了他哪些创作灵感?长江文化在他眼中又是怎样的?交汇点记者对胡弦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胡弦说,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不只是地理概念,而是上升到了文化认同。他说自己出生的村庄就在黄河古道边,成年后从事文学工作,才深刻地领会到小村庄的村民性格中带有流水的性质。随着工作调动,胡弦来到南京,又和长江结缘。

  长江的奔腾不息带来了横跨几千年的长江文化,包括诗词歌赋在内的各种文学作品中,都能见到长江的“身影”。在胡弦看来,滚滚长江水给了文人墨客无限的创作灵感和空间。“时至今日,我觉得自己受到长江文化的感染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居住在幕府山周围,有空时花20分钟时间就可以登上山顶,俯瞰长江,感受古人诗词中的长江之景,观兴废或表达古往今来的情感。另一方面,南京的秦淮河等地都是长江的支流,展现了水乡江南的风貌,我在创作中也汲取了不少精神力量。”胡弦说。

  胡弦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以水系为主题,以此来研究中国人精神和文化。“在过去,长江受到人类劳作的影响很小。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在工业时代,长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影响。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特别重视长江保护,我期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长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水生物物种越来越多。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文学的形式发声,在文学创作、美学审美上破解新时代的长江密码,让大家感受到新时代长江文化之美。”胡弦说。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点击了解详情>>

  策划 任松筠 田梅

  统筹 孔德信

  文字 李爽 丁叮

  视频 王悦谋 王瑞枫

  制图 杨晓珑 陶蓉

  交汇点“后浪”工作室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