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话长江|百年博物苑,见证南通沧桑巨变
2022/09/11 19:33  新华报业网  

  江海奔涌,合力托举起一座“江海之城”,打开了江海与城市的对话。

  “万里长江追寻着海洋,近代风云裹挟着历史烟云,在南通汇就成一片‘江海福地’。”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说道。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南通,有着“江风海韵”的美誉,也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传奇故事。

  有人说,想读懂一座城市,要从博物馆开始。南通博物苑就是走近这座“江海之城”的好去处。

  南通博物苑,由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南通先贤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博物馆与园林的完美融合。张謇先生认为,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后盾,他把博物馆的科学教育的一些相关职能和传统园林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创新性的做法。”杜嘉乐介绍道。

  濠河,是南通的护城河,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位于濠河之滨的南通博物苑,好似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的结合体、统一体。“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本之名。”这既是张謇的办苑宗旨,也是“南通博物苑”中“苑”字的由来——馆内不仅有文物宝藏,还有植物、动物和矿物等,是一个公共文化场所。

  如今的南通博物苑,已经成为一个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常设《江海古韵——南通古代文明陈列》《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等展览,是人们了解南通、亲近科学、接受文化熏陶以及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除了一些历史科学方面的收藏和展示,我们还设计了室内、室外的互动展示。”杜嘉乐说。

  走在博物苑的生态空间,有高耸的树木,有手植的药材园,有国秀亭,有当年的荷兰水车,还有青灰色的新展馆……人文与自然之间,张謇先生的理念在这里熠熠生辉。

  张謇在推进南通城市建设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生态哲学思想出发,一直奉行“物尽其用”和“人与自然共生”的原则,努力谋求城市、乡镇、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他还推动规定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主持制订并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森林法,首创了中国森林警察队伍。”杜嘉乐介绍道。

  当时的五山地区,可以用“山荒人穷”来形容。为改变五山的荒山面貌,张謇进行了多方面的生态实践,植树护树、涵养水源、保护山石、护岸治坍……

  如今的五山地区,其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蝶变”,江风温润,草木葱茏,水清岸绿,美如画中。

  千年环城河、百年博物苑,见证着南通古今的沧桑巨变。“我相信,长江大保护的成效会越来越明显,大江大河之畔的南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杜嘉乐说。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点击了解详情>>

  策划 潘青松 田梅

  统筹 王高峰

  文字 丁叮 邓晓琦

  视频 赵宇 王昊晨

  制图 朱丹清 陶蓉

  “后浪”工作室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