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园的安徽羲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螺旋桨生产中心,工人正在检查产品。许庆勇摄/光明图片
深圳高新区。资料图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最美四月天,春雨淅沥,位于古城西安的西安高新区,正焕发出强劲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是这里的“灵魂”和“密码”——为2022北京冬奥会提供超高分辨率服务器、超大规模视频拼接器;防疫服务机器人、防疫消杀机器人、体温检测机器人等多款防疫抗疫智能产品在抗疫一线发挥了特殊作用;由西安光机所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摄像机,记录下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太空漫步”的惊艳一刻。
西安高新区,是国家高新区的缩影之一。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质量发展需求更为迫切的今天,国家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成功探索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积累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 为经济民生贡献科技力量
2月4日,2022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向世界呈现了一场空灵浪漫的艺术盛宴。震撼视效的背后,有一家来自西安高新区的硬科技企业——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不仅为冬奥会开幕式LED显示系统提供了操控精准、备份安全的控制系统,同时,其单口8K控制技术为全国超过20块LED显示屏(8K)提供了技术支持,让观众不用到现场,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冰雪视觉体验。
西安高新区集聚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拥有科研院所49家、重点研发平台311个、新型研发机构186家,华为、中兴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此布局研发中心……“到西安高新区去”,正成为企业家、投资人的心声。
2022年,西安高新区提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上升到7.5%,技术合同交易额达780亿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800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家、上市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的奋斗目标。在西安高新区,“高潮”永远在下一刻。
把视线投向被誉为“中国硅谷”的深圳。这里涌现了众多行业的“隐形冠军”。从做闹钟蜂鸣器起步,这家名为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前不久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人排行榜上,以累计超过14000件居国内制造业类第一。
与瑞声科技同处深圳高新区的,还有华为、大疆、微芯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里正成为极富生机的高科技企业密集地带。
“深圳高新区已成为引领深圳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大力量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示范基地。”深圳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说。经初步核算,2021年深圳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22837.84亿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2420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5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97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67家。
纵观全国,西安、合肥、深圳、杭州等地的国家高新区,多年来通过厚培创新创业土壤,培育出了众多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贡献了科技力量。
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占2021年全国GDP的13.4%。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国家高新区乘势而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春牛”之姿耕耘新征程。
2 名副其实的创新“高产田”
在青岛高新区通产智能科技公司的展厅里,数十台智能机器人一字排开,它们分别可以实现身份证分检、自助体检、微车管所等功能。其中的自助体检系统,人只要坐在里面,就可以自动测量身高、体重、红绿色盲及视力,整个体检过程只需要3到5分钟。
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青岛高新区已获批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球排名前10的机器人企业已入驻6家。
春日西湖畔,杭州高新区创新引擎同样强劲。海康威视与士兰微、矽力杰、瑞盟等芯片企业通过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芯片研发技术,核心元器件的对外采购量由40%左右下降到10%。多年来,杭州高新区深耕数字产业,在电子商务、数字安防等领域形成了优势产业高地。
以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构成的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达9万家,占高新区入统企业总数的50%以上。据统计,国家高新区内高技术制造业主要门类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达1/4至1/2。
超过2300万,是分布在全国的国家高新区从业者数量。在他们中,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每万人从业人员拥有的发明专利为421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倍。
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占到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也占到全国的一半。这是国家高新区在高质量人才供给、研发投入规模、发明专利产出等方面给出的亮眼答卷。
如今,国家高新区正在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持续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平台,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3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合肥高新区内的量子大道,显示着对前沿科技的畅想。世界首台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悟源”诞生于此。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三个子产业,合肥高新区聚集了科大国盾等一批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信息产业化基地。
对量子、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的培育,是国家高新区刻在基因里的痕迹。
在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渗透性强的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累计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484张(其中一类占比近80%),已有15款上市销售。
“经开区+高新区+自贸区”三区叠加,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发展阶段。这里正在全力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
据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打造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高地、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高地、接轨国际的制度创新高地。
如今,国家高新区正在积极承接新一轮国家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聚合中央、地方、市场和社会等多方力度,依托创新资源前瞻性大力培养未来产业。
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批复建设的19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主体有15家位于国家高新区,其中3个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全在高新区内。据统计,承担国家应急攻关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58家企业中,有2/3来自国家高新区。
4 高科技产品走向全球
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开辟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道路。一个个面向世界的创新高地正在崛起,来自国家高新区的高科技产品,正在走向全球。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数据,2021年,国家高新区出口总额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自2020年6月起,已连续19个月同比正增长。同时,国家高新区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高新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50.4%,国家高新区企业实现技术服务出口总额占全国服务出口比重为15.1%。
不仅如此,国家高新区还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共建海外创新中心、海外创业基地和国际合作园区等方式,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国际技术、人才、项目、资金和创业服务机构等落地。同时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已超过2000家。
创新永不止步。踏上新征程,国家高新区正在勇毅前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