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江苏是工业大省、制造大省。“大块头”高速发展“惯性”大,跌倒的风险也大。怎样平稳健康地迈向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实现由大到强的变化?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推进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从全省产业板块看,“单体突进”迈向区域集群崛起,从企业发展看,“单兵作战”变成全链提升,江苏经济活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集群:打造“产业航母”
工业经济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回首过去十年,在工业领域,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脉络清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工业领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有力促进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稳定健康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江苏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201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重点,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跨”的产业航空母舰。
2020年,我省持续深化出台《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2021年出台《江苏“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把集群培育和产业链发展战略进一步聚焦在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上。
几年来,通过聚焦产业集群,我省各地正把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产生出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集群内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截至目前,我省已建设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3家,包括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两个“国家队”成员,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490家,其中国家级129家,江苏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等6个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数量全国第一。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和挑战成为最好的检验。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占比全国最高,16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70%左右,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聚链:增强产业韧性
回首近几年的经济形势,国际竞争加剧、技术“卡脖子”和疫情冲击等内外因素,我省工业经济承压明显。护航江苏经济“稳稳前行”,锻造产业“金链条”,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势在必行。
去年8月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省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链制度,推进“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链一策”,举全省之力打造50条优势产业链。
过去一年,省市各级政府牵头,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机制不断深化——在常州,围绕新型碳材料产业链发展,已经摸排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长板短板32项,“我市针对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专项文件,旨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东方碳谷’。”常州市科技局局长李磊介绍说。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齐进,成为区域经济整体提升的“尖刀”力量。“我们瞄准关键技术、加快向全球市场进军,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提档升级。”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何灵军表示,艾斯顿研发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已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前10。
从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到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各条产业链上骨干企业正不断壮大。据初步统计,全省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大企业达17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138家、285家。截至4月底,我省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达到462家,占江苏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77%。通过龙头牵引、全链参与,我省特高压设备及智能电网、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7条产业链已基本达到中高端水平。
眼下,江苏产业“版图”愈发清晰、精准,围绕各优势产业链,我省已经编制出产业链条图、区域分布图、重大项目图、重点企业图、产品品牌图“五图”,以及企业、项目、产品、基地、长板、短板“六清单”,下一步将有针对性的畅通产业链堵点断点,实现精准强链补链。
跨越:迈向产业高端
放眼未来,“江苏制造”这艘巨轮将驶向何方?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把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一号’工程、龙头工程来全面部署推进,努力把产业航母建设得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锋说。
未来已来,“跨越”成为新的关键词。翻看“十四五”相关规划,我省提出全力打造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6个综合实力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等10个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
一批优势产业链也在加速向卓越产业链跨跃。省工信厅制造强省推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产业强链”更加精细、更加务实,形成了“集群和产业链+N”的工作格局,促进育群强链与科技创新、质量品牌、知识产权等工作相结合,“我省将在若干设区市创建一批国家级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围绕船舶海工、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一批协同创新、稳定配套联合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和迭代升级能力。”
持续观察江苏经济的省社科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何雨评价说,从最初的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到构建链长制,再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链条,十年来,我们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认识在升级,不变的,是牢牢把发展的主动性、方向性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效化解外部市场不稳定性风险的信念和决心。
“我省将持续强化机制保障。”李锋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产业强链专班工作机制、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工作机制,推动制造强省建设步伐踩深迈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