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项经济指标挂末,到发展速度连年全国领先;从贫困人口全国最多,到彻底消除贫困建成小康社会;从“路不通、业不兴、人不来”,到西部省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数字产业增速连年全国第一,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10年来,贵州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近4000万贵州各族群众心中,这是“黄金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贵州调研,擘画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殷殷嘱托化为不竭动力,在铸就“黄金十年”的奋斗之路上,凝聚成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出台,赋予贵州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贵州正奋进在宽广的发展新路上。
“中国天眼”全景资料图片
1.全面小康,百姓生活幸福满满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环山组,一片花椒树绿了山头,这是返乡“新农人”杨清华捣腾的“宝贝”。2015年6月16日,杨清华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流转了100余亩坡地种植花椒。刚开始,有些花椒树因无法适应贵州冬季气候被冻死,杨清华就到处请教专家,终于搞出了一套符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特性的花椒管护技术。如今百亩花椒林成了花茂村农业发展示范带,杨清华带动周边30名群众一起干、一起致富。
从荒茅齐腰到花繁叶茂,千万个花茂村的故事,讲述着贵州告别贫困走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贵州先后有923万群众实现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实现易地移民安置,一张张曾经紧锁的面容舒展成由衷的笑脸,映照着党带领亿万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伟业。
安顺市镇宁县的高荡村,这座黄果树大瀑布旁的千年民族村寨凭借优美的生态和独特的文化,走上了旅游兴村的致富路,通过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传播手段的推广,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体验布依人家的生活,享受高原夏日的凉爽。在蜡染非遗工作室内,村民正在教游客制作布依族手工艺品。致富带头人伍文芬骄傲地说:“我们这里吸纳了15名本地‘绣娘’就业,每人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
全面小康只是第一步,幸福生活刚开头。去年以来,贵州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大力振兴乡村,突出稳产业、扩就业,确保“摘帽不摘政策”,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了12856元。
形似高音谱号的贵阳黔春立交桥。资料图片
2.生态优先,绿水青山硕果累累
乌江画廊,青山掩映,碧水流淌。毕节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村民杨清鑫划上打捞船,开始了一天的护河工作。2019年,打了20年鱼的杨清鑫响应“清网行动”号召,离河上岸,成了一名护河员。“没了网箱养鱼,污水也进了处理厂,乌江越来越漂亮了!”老杨自豪地说。
如何让曾经的“牛奶河”变成清水河?贵州按照“标本兼治、源头优先、末端兜底”的思路,在磷矿、磷化工、磷石膏库“三磷”整治上突出刚性措施,全力治理乌江流域的总磷浓度超标问题。2018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实施磷石膏“以渣定产”,倒逼磷化工企业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和转型升级。2021年,乌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流域水质总体为优。乌江,这条贵州人的母亲河,如今已经成为长江上游牢固的生态屏障。
良好的生态,不仅是贵州人的“幸福不动产”,还是“绿色提款机”。在毕节市黔西市金碧镇万家寨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文坤正带领护林员穿梭在林海间,山风吹过,松涛如歌,文坤笑着说:“你听!这就是致富的声音。”今年2月15日,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在黔西市发行。据测算,此张林业碳票覆盖3.3万余亩树林,碳减排量13.573万吨,预计可实现碳交易价值305万元左右。
“碳票”变“钞票”背后,是贵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效。截至2021年年底,贵州“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4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率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12%,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7%,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黔东南州天柱县荷塘养鱼大丰收。资料图片
3.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生机勃勃
苗岭深处的黔南州平塘县,这里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日夜不停收发着电波,探索着宇宙深处的未知世界。自从2016年落成以来,令世界科学界振奋的发现不断涌现。
前不久,贵州师范大学支启军团队又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新成果,通过对脉冲星B1737+13的研究,揭示出了更多辐射机制的奥秘。42岁的支启军对记者说:“有了FAST,贵州正在成为世界级的射电天文研究中心和天文人才培养基地。”支启军的信心,来自贵州十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他们抓住国家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战略的历史机遇,让传统的“科教小省”,在众多领域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更走在了全国前列。
最近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达20.6%,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十年来,贵州在FAST关键技术研究、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石漠化治理技术、中药民族药研发等十大领域,取得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并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贵州把大数据作为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全力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2018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年向在贵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发来贺信,为贵州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不竭动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贵州大力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华为、腾讯、苹果等大数据领军企业纷纷落户贵州,一批贵州本土大数据企业快速成长。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化。2022年贵州在已累计形成“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标杆项目401个、示范项目4234个的基础上,将再建设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带动2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和大数据深度融合。
【2012】
●地区生产总值6742.24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2655.39亿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7.97亿元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0公里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78.6%
●旅游总人数2.14亿人次
【2021】
●地区生产总值19586.42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6984.70亿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91.97亿元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010.46公里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
●旅游总人数6.44亿人次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