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省长吴政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落实报告部署,一半以上指标都与民生福祉直接相关,很有温度。
先看民生保障,涉及居民收入、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健康等,更加用心用情用力。
翻阅政府工作报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着墨很多。比如,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推进根治农民工欠薪行动,基本实现农民工工资无拖欠;进一步加强困难人群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机构,更好满足全社会养老育幼需要。与此同时,报告公布今年十项民生实事,数字非常精确、投入力度很大。
再看生态环境,涉及节能减排、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单位GDP建设用地等,约束性更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发展壮大绿色产业等谋实招、出硬招。比如,加强重点领域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扎实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太湖流域治理、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破解“重化围江”难题上取得更大成效。
去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1.4%,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今年目标是72%,虽然只提高0.6个百分点,实现起来却要下一番深功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去年降低3%以上基础上,今年再降低3%左右,高于全国目标。
“强化硬约束,倒逼快转型,体现了全省上下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表示,将保持战略定力、咬住目标任务,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建设,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环境美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
交汇点记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