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春光正好,沛县大屯街道安庄村格外热闹。村里的120亩树林连成片,堪称“天然氧吧”。村民在林下遍种花草,铺设步道、沙滩,装上座椅和健身、娱乐设施,引来一拨拨游客到这个紧挨着微山湖的渔村“打卡”。
绿树、花海、碧浪清波,在记者看来,以生态打底的安庄,拥有一座让人羡慕的“绿色银行”,里面藏着的是百姓取之不尽的“幸福宝藏”。
景色宜人满眼“绿宝石”
“景色真漂亮,感觉真舒服。”家住大屯的王玲一家专门开车来玩,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态美。
沉醉在花香里,沐浴在春风中,孩子兴奋地又跑又跳,老人休闲地坐在木椅上好不惬意,王玲不时拿起手机留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风水宝地啊!”见到记者,老艺人徐知任忍不住叫好。75岁的老徐,是非遗项目荷叶落子的传承人。他时常来到林子旁的小广场,登上“百姓大舞台”,给大家唱上几段。“安庄渔村生态美,水清树绿百花鲜。环境卫生搞得好,精神文明谱新篇。”说起这部去年下半年创作的新作品,老徐给记者现场演示,字字句句都展现出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原来这里是一片杂草地,房子破破烂烂,现在舞台的这个地方曾是个臭水沟。”老徐告诉记者,安庄今昔对比,真的是“天渊之别”,让他有了不少的创作灵感。近些年,他每年都要“义演”上百场,一心想唱出心中的喜悦。
林下花海,正是镶嵌在安庄的一块“绿宝石”,成为村庄生态转型的生动见证。近些年,安庄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成为龙城水乡的一颗耀眼明珠。
乡村整治戴上“绿项链”
安庄披“绿装”,发展闯新路。退渔还湖、退耕还湖、退企还湖等一系列“大动作”,处处体现安庄人“向绿向美”的决心。
“我们的鱼塘清理了3600亩,5家砖窑厂全部拆除,村集体仅每年的厂房租金收入就少了50万元。”虽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不过安庄村党支部书记宁道龙看重的是“生态账”。他给大家撂下一句硬话:生态是红线,更是底线,绝不能牺牲生态换效益,不然就是给子孙后代“挖大坑”。
认准对的理,就要走到底。宁道龙深信不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带着大家横下一条心,坚决切断污染源,并结合着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提档升级。
一组数字,让人看见“美颜”后的新安庄。杆线入地6000米,道路硬化、亮化3500米,实现全覆盖;新增绿化8万平方米、村体绿化覆盖率超过50%;区域供水入户率100%,雨污管道改造2600米;建设水冲式公共厕所4座,286户农户全部完成改厕;新建微动力污水处理厂1座,生活污水再利用率80%以上……
一项项全村整体改造成果,相当于为“绿色银行”储蓄,也为美丽乡村镶上了一条“绿项链”。
“打通‘两座山’,我们有了大发展。”宁道龙说,村里按照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整合提升原有渔家乐体验区、民风民俗展示区、森林氧吧休闲区和东部景观区等四个休闲观光区,着力打造千亩花海,规划建设百果采摘园,积极发展民宿和特色餐饮,让生态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去年,到安庄旅游的游客达40万人。
旅游“东风”刮来“金元宝”
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百姓也从“绿色银行”提取一个个“金元宝”。
两年多前,村民陈克战结束了多年在南方的打工生活,在村里的支持下,回到安庄和爱人一起开办“微湖渔馆”。“现在家乡环境这么好,一点不比城里差。在外打工当厨师,不如回家当老板。”陈克战做得一手好菜,特别是各种湖鲜,烧得真是味儿。游客嘴馋,爱吃这口,他家的生意不孬,一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打出“旅游牌”,安庄除了特色餐饮,还有几张“王炸”。
要说“一手炸”,非工艺品加工莫属。62岁的孙锡林有一双巧手,是村里设计工艺品的“土专家”。“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就在乡镇的工艺品厂干设计,一干就是十多年。”1991年,孙锡林“下海”创办了自己的工艺品公司,主要制作毛绒玩具。
走在孙锡林的加工厂里,简直就像进入“动物世界”。工人们把人造毛,细心贴在模具制成的小猫、小狗、小鹿、小松鼠等动物身上,看起来特别逼真。“我们有70多个专利,出口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一年能卖几百万个,收入超过一千万。”在孙锡林的带动下,300多位村民加入进来,平均月收入3000元。
“外国客商过去来村里考察,基本是看完产品转脸就走,现在看到村里变化大,都喜欢到处转转,他们说‘安庄比很多欧美乡村看起来还有味道’。”孙锡林告诉记者,乡村游逐渐兴起,也给他的产品销售添把柴,他相信生意会越做越大。
宁道龙说,安庄还有杞柳编织加工、果园采摘等“几手炸”,接下来,还将建成集为民办事和游客接待为一体的3000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也为发展“会务经济”埋下伏笔,堪称村里的又一手“同花顺”。“去年,村民的人均收入31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98万元,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安庄,正如160余年前,人们在此落户取名时希望的那样,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交汇点记者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