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03:03)
5月21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
2020年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携手并肩,迎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迎来了“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寄托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期盼。小康梦圆之年,全国两会将勾画怎样的发展蓝图,哪些领域会有新政出台,又会以何种方式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让人充满期许,翘首以待。
两会期间,交汇点专题推出“听·见小康——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连线代表委员,直通北京,聚焦议案提案,以“图文+原音”实录的模式,聆听小康心声,共绘小康图景。
(请听文章开头音频↑↑)
口述|杨德才
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如今,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我们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教授,请他结合民营经济的发展,谈谈他眼中的小康。
杨德才
杨德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中国社会的发展,成绩非常显著。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我们感受到全面小康建设给我们带来的这种真真切切的生活改善,应该讲是非常明显的。
作为经济学专家,杨德才始终坚持用脚步“实地丈量”经济社会的发展。谈到民营经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贡献,他表示:
杨德才:民营经济对全面小康建设来说,贡献非常卓著。民营经济在中国、(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从全国来说,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已经对民营经济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用5个数字来表示的叫“五六七八九”。“五六七八九”实际上就是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全面小康建设的贡献。
所谓“五六七八九”,是指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发展之优、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杨德才: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根据以前的数字,江苏非公经济的数量在全国是最多的,(民营经济)对江苏经济发展、对江苏的全面小康建设,它的贡献也是卓著的。我手头有一个数据,(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90%以上,创造的产值也占到全省高新技术产值的90%以上。
未来,民营经济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克服困难、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杨德才委员提出了建议:
杨德才:总的来说,民营经济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国家在优化改善营商环境这一块还要下大功夫,让民营企业真正的和所有市场主体一样实现公平竞争,民营经济发展才可能会迎来一个更好的时期。
图源:视觉中国
你也想说说自己的小康故事?
别着急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分享
联系邮箱
xinhuabaoye1234@163.com
栏目热线
025-58681634
说出你我的故事
听见小康的声音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李扬
监制:任松筠 田梅
统筹:董晨 朱威 韦伟
记者:李璞
剪辑:刘畅方达
配音:董双
检校: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