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07:11)
“你上班他上班,你下班他下班”。这句话形容的不是“相见难”的两口子,而是普通上班族和社区之间“难得一见”的尴尬。
6月起,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在全市率先试点社区延时服务,主动在正常工作8小时之外敞开大门,为办事居民多留3小时的灯,一举解决了上班族遭遇的下班时社区也“打烊”的窘境。(请听文章开头音频↑↑)
白洋湾街道从今年6月起在金色里程等3个社区试点推行“八点伴”社区延时服务项目
口述|袁硕旻
我叫袁硕旻,是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也是社区“八点伴”民生服务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7月22日晚7点半,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依旧灯火通明,社区居民在这里测血压、修电器、下棋、游戏……和白天一样热闹。25岁的居民钱丽娜正带着母亲在这里填写残疾人综合服务需求调查表。
钱丽娜:我的母亲是聋哑人,平时出门不方便,我每天也要上班。自从社区弄了“八点伴”之后,我晚上就可以带她在社区里做做理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很多优惠,挺方便的。
居民口中的“八点伴”,就是白洋湾街道从今年6月试点推行的延时服务——社区业务办理时间从下午5点推迟到晚上8点,不少民生配套活动安排在夜间展开。
虎池苑社区开展的夜间测血压服务
袁硕旻:我叫袁硕旻,是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也是社区“八点伴”民生服务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白洋湾街道下辖17个小区,其中有12个属于保障房、定销房小区,人员情况较为复杂。
袁硕旻:外来人员把白洋湾街道作为来到苏州定居的第一站,拆迁安置的居民也比较多,他们面临着(从)土地到“上高楼”的变化,(让我们)在社区治理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瓶颈。
很多外来人员到白洋湾街道工作,他们要办事,社区已经“打烊”了。居民也会反映,社区载体的基础设施条件都非常好,但是下班以后的健身需求都无法很好地匹配和满足。我们希望社区服务能面向更广泛的居民群众,希望通过“八点伴”的服务,把一些原来不愿参与社区活动或因为时间关系没法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吸纳到社区的服务和活动中来。
结合居民的需求痛点,白洋湾街道从实际出发,在苏州首创了社区“八点伴”民生服务项目。从需求征集、项目设计、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充分回应居民在民生服务中的所需、所盼、所急。
袁硕旻:“八点伴”中的“八”指服务时长延长到(晚上)8点,同时提供八项服务。社区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按照热度筛选出排名前八项的夜间民生服务,比如政务服务、文体活动等,根据各个试点社区居民的具体需求进行落实;“点”指的是居民点单、社区买单;“伴”就是陪伴,我们提倡和鼓励携同家人一起来社区参加活动,我们的社工全程服务和陪伴着居民到晚上8点,邻里互伴,融洽邻里关系,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八点伴”社区延时服务项目在金色里程社区的首场预热活动
对于社区“打烊”、居民下班后办事不便的苦恼,金色里程社区的季亚男深有体会,此前还向社区提出过建议。没想到,她的“小建议”,却促成了街道的“大动作”。
季亚男:去年10月份的时候,我到社区来办生育保险联系单,下了班之后过来的,发现他们已经下班了,工作时间和我上班一样的。后来社区回访,我就这么说了一句,(你们)上班时间和我们一样,不太方便。后来,到小孩出生后要办少儿医保,我先咨询了一下社区,他们就说晚上可以来办事了,特别方便。
目前,白洋湾街道在3个试点社区推行一周一天的延时“八点伴”服务。这项“吃螃蟹”的创新服务,对街道和社工都提出了新要求。从最初的有点“想不通”到如今的“乐在其中”,金色里程社区工作人员徐雪倩深有体会。
徐雪倩:一开始听见这个消息,心里总归有点不开心的,就觉得自己上班时间又长了。后来(知道),加班可以算调休,觉得也还好了。
最近每周三(晚上)都有居民带着小孩来图书馆,因为之前都是晚上不开,现在小孩子吃过晚饭后也可以过来看书,他们觉得特别好,我们也挺开心的。我们也期望周三晚上可以多一点人来办事,这样的话就感觉有一些成就感。
一个多月来,不少“新面孔”成了“老熟人”,居民办事便捷了,社区黏性提高了,邻里关系更融洽,社工的干劲也更足了。社区,成为居民们更有归属感、幸福感的温暖之家。
虎池苑社区开展的夜间便民缝补服务
袁硕旻:居民的热情对我们的工作是鼓励,让我们社区在服务过程当中发现居民的需求,更好和更精准地服务他们。我们还想再吸纳更多的志愿力量、社会组织来参与到我们的民生服务“八点伴”当中,弥补社区服务的不足。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只有让人民群众满意了,让人民群众认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了。而如何能更好地发现、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需求和问题,也让袁硕旻对街道社区的未来有了更多思考。
袁硕旻: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层单元。希望通过一些服务或者活动让社工和老百姓能够心贴心、情牵情。终极目标来看,就是发挥居民自治、居民自我管理、社会组织参与,把社区载体做活,使居民在“八点伴”夜生活中能体会到民生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
袁硕旻的小康心愿:
希望我们的社区成为居民想来、喜欢来的地方,让我们的基层服务再往前走一点,社区和居民的距离再短一点,真正实现人民社区人民建。
你也想说说自己的小康故事?
别着急,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分享
联系邮箱
xinhuabaoye1234@163.com
栏目热线
025-58681634
说出你我的故事
听见小康的声音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李扬
监制:任松筠 田梅
统筹:董晨 朱威 韦伟
记者:王建旸
音频:刘畅方达
视频:刘畅方达
配音:董双
检校: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