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返程高峰来临,不少人需要长途驾车。除了要注意车辆、道路、天气等状况,驾驶人员还要谨防“药驾”。这是因为有的药物在服用后,会产生犯困、嗜睡等副作用。行车驾驶前,哪些药不宜服用?一起来听听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潘希丁怎么说——
潘希丁介绍,部分药物影响行车驾驶,主要因为服用后会产生头昏、嗜睡等不良反应。目前常用的药物中,抗过敏药物往往会出现这一类不良反应。
潘希丁表示,现在常见的第二代抗过敏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嗜睡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但因为存在个体差异,建议在第一次服用时,注意自身的状况。
潘希丁建议,驾车出行前最好不要服用抗过敏药物。此外,镇咳类药物中也有不少会引起头昏、嗜睡的不良反应。“像一些常用的镇咳药,比如右美沙芬,属于中枢性的镇咳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头昏、嗜睡。”
生活中常见的复方感冒药物,往往同时含有抗过敏和镇咳成分。另外,治疗癫痫、抑郁等症状的药物也会影响驾驶,驾车出行前也不要服用。如果出行前恰好服用了以上药物,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后再上路。潘希丁表示,药物的分解、吸收都有相应的半衰期,可以参照说明书上的药物半衰期确定出行时间。“一般来说,经过4-5个半衰期,药物会在体内消除。这种情况下,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来源: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请点击“江苏健康家庭网”,科普宣传品资源库可免费下载健康宣传品。